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208874.html当我们谴责保姆恶魔时
我们在谴责什么?
江苏一名保姆闷死83岁老太太的事,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
这件事恐怖到什么程度呢?书单君的很多朋友表示,行凶视频根本就不敢看第二遍,因为整个过程过于熟练和残忍。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保姆是趁房间没人时,活活将老人闷死的。
她先用毛巾捂住老人口鼻,随后骑坐在老人身上,悠闲地扇起了扇子,全然不顾老人多次挣扎,直至死亡。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老人死后,她就跟没事人一样,嘱咐死者家属处理后事:
“不要慌,我送走了很多人,这个我懂。”
这段监控视频曝光后,引发了全网震怒。
很多网友纷纷留言:
“简直太变态了!”“怎么会有这种人?”
“恶魔”“我不想知道她的杀人动机,枪毙谢谢”
群情激愤,并不为过。但在众多的留言里,有一个词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
恶魔。
恶魔是什么?是魔,不是人。
所以,似乎只要将恶魔枪毙,事情也就得到了解决。然而,真是这样吗?
我这么问,并非要为这名保姆洗白,或者认为她的行为存在任何的合理性。恰恰相反,书单君觉得这个事简直太不合理了。
这个保姆必须要被严惩,但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必须要通过这件事,警惕人性中存在的恶意,而不是把问题简单归于“某一个保姆是魔鬼”。
因为如果人性得不到约束,那么在看不到的地方,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变成魔鬼。
把一群孩子困在荒岛上
会发生什么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场景:如果没有人管,把一群孩子放到一个封闭的岛上,会发生什么?
集体饿死?上演童年版荒野求生?还是另有可能?
经典小说,堪称暗黑寓言的《蝇王》,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
《蝇王》的情节并不复杂,很快就能看完,但看的过程中我却感到一阵阵脊背发凉:
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本土飞往南方疏散。
飞机失事,孩子们被困在了一座封闭的荒岛上。
一开始,在主人公拉尔夫的召集下,30多个孩子聚集到了一起。拉尔夫是最大的孩子之一,善良理性。在他的领导下,孩子们互相协作,将重心放在生火求救上。
小岛人性变恶的过程,是从“野兽”的出现开始的。
首先是这群孩子的分裂,产生了另一个*派。他们以杰克为领导,杰克是个红头发,象征原始野蛮,每天的重点就是打野猪,用来给野兽当祭品。
由于野兽不断从水中过来、从空中过来,大家越发恐惧野兽,追随杰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越发疯狂地狩猎。
其实,野兽根本就不存在,它不过来自于孩子们捕风捉影的想象。但在狩猎的过程中,这群孩子却不知不觉间变得野蛮。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派对峙中,他们开始冲人扔起了石头。一块巨石砸到了拉尔夫的好朋友猪崽子身上,猪崽子仰面摔下了悬崖,死了。
就这样,原本天真的孩子们,彻底开始了相互厮杀……
《蝇王》这本书,探讨的是人类恶的本性和文明的脆弱性。
其中,“蝇王”的意思,就是“苍蝇之王”,源出希伯来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粪便和污物之王,所以也是丑恶的同义词。
译者龚志成说:
小说命名,似取意兽性战胜了人性,孩子们害怕莫须有的野兽,到头来真正的“野兽”,却是在人性中潜伏着的兽性。
野蛮的核战争把孩子们带到孤岛上,但这群孩子,却重现了使他们落到这种处境的历史的全过程,归根结底,不是什么外来的怪物,而是人本身把乐园变成了屠场。
恩格斯说过:“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
所以,岛上从来没有真正的野兽,野兽就是兽化了的人类自己。
“恶魔”不是变态杀人狂,而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这才是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同样的,闷死83岁老人的保姆也是人,也有家人。她甚至还是老太太的老乡,和老人的大女儿认识十多年。
刚到家里时,家属觉得她照顾老人细致周到。直到事后回放监控才发现,她经常不给老人喂食,还曾将老人的被子扔到地上……
从来没有纯粹的善人和恶人。
即便是普通人,把他和一个弱者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失去了他人或规则的约束,那么普通人的恶,也可能被无限放大。然后在某一夜,长出狰狞的爪牙,变成魔鬼,吞吃掉弱者。
《蝇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个人是好是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他作恶。
“保姆闷死老人”惨剧背后
藏着整个行业的隐忧
有人说,当你在屋子里看到一只蟑螂时,一定已经有一屋子的蟑螂了,这就是“蟑螂理论”。
同样的,如果你看到一个“恶魔保姆”,那么这个行业内,可能已经有一万个这样的保姆了。
是的,保姆杀老人的事情,不是头一次。
在微博的评论区里,我看到了这么一条留言:
“保姆杀老人都快成潜规则了,行业内叫“执死鸡”,干几天把老人弄死可以领一个月工钱,接着干下一单。”
“执死鸡”的说法,不是耸人听闻。
早在年,广东就出现过“毒保姆陈宇萍”一案。
陈宇萍做保姆期间,连续杀害多位老人,杀人理由就是赚快钱。
同样的“毒保姆”案,还有“何天带事件”。何天带接连杀害了10名老人。
为什么这样的恶性事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有人说,这些保姆可能是人格上就有缺陷,反社会——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被允许进入保姆行业?
有人说,他们是经济动机,想少干活多拿钱——如果是这样,这种奖励机制是谁制定的?
这些,才是我们要去追问的。
就像“sir电影”的毒sir所说:
不要一发生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就下意识地想与之划清界限——那个人是杀人凶手。那个人是神经病。我们已经习惯了默认:
「恶」与人性,是绝缘的。作恶之人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正义感,不如说是一种否认——恶,与我无关,我希望它赶紧从我视野里消失,别再让我看见。
当我们把舆论的矛头指向一个人,简单将其贴上“恶魔”的标签,呼吁将其“枪毙”时,可能就看不到背后系统性的问题了——那反而是在姑息类似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这样的恶性事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是一件需要去发问、去探寻、去全面整治的事情。
书单君总结了下,所有行业“潜规则”盛行的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两点要素:
第一,某种利益的诱导;
第二,法规和监管的纰漏。
在这次“保姆闷死83岁老太太”的事发地,江苏溧阳,有多名居民向媒体介绍:在当地,如果是保姆照顾老人去世,除了要支付保姆当月费用,家属还得额外给保姆红包“冲喜”。
所以从结果论上来说,这种“行规”的存在等于告诉了保姆:如果你照顾的老人提早去世,你会因此获得奖励。
闷死老人的保姆虞某是否出于这种经济动机,还有待调查,但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此外,受照顾的老人,很多在临终前都处于一种或痴呆、或卧病在床的状态。子女又不在身边,即便被保姆殴打虐待,也没法开口投诉。被杀害了,也只会被家属当成是老人的自然死亡,很少起疑心,更不会做尸检。
而保姆所属的养老保姆服务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素质依然良莠不齐。
有调查显示,年,中国需要上门护理的老人已达万。从业服务的人员也达万,但这些人中,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从业门槛低、有利可图、又不被监督和管理、出了问题也不会被追责,这就很容易成为犯罪温床。
东野圭吾说,不能直视的除了太阳,还有人心。
随着越来越多“独一代”迈入中年,工作的繁忙会使越来越多人面对“要不要给老人请保姆”的问题。
不要让老人老无所依,不要让雇主在找保姆时,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良心上面。
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安度晚年,不能靠运气和概率。
法律和制度需要更健全,养老保姆行业需要更进一步正规化。
这声呼吁,事关我们所有人的福祉。
主笔
林尉编辑
燕妮
图源
《蝇王》、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