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www.csxsl.com/tslf/58.html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从字体、字音、字形、字意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样博大精深。不可思议的是,对联作为一种文化游戏,它可以充分的展现我国汉字的无穷趣味和魅力。
说到对联,我觉得最有趣的当属“异字同音联”,顾名思义,就是说几个不同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把它们串在一起所组成的对联。接下来,我让大家见识几副这样有趣的对联。
一、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有一个穷秀才赴京赶考,路过一农户人家,见几只饥饿的鸡偷吃稻谷,被一旁的儿童用竹筒赶走。此情此景,穷秀才灵机一动,吟出一个趣味盎然的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可是这一联比较绝,一时对不出下联。
几个月后的一个夜晚,秀才住在一家破旅店里,盛夏七月,酷热难耐。秀才睡不着觉,正好听到几只老鼠在房梁上吱吱叫,像是在纳凉唠嗑一样。秀才忍不住咳嗽一声,惊走了老鼠。那一刻,秀才心头一亮,脱口对出了久思不得的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二、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北宋“文坛一哥”苏轼与佛印和尚的关系甚密,一次,他们相约出游,苏轼的弟弟苏辙陪同。
佛印看到大美巫山后,随口吟出一句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听罢,思考片刻,看到河里的荷叶后,立马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
“无山”和“巫山”谐音,“何叶”和“荷叶”同音,非常工整,佛印拍手叫好。
然而,站在一旁的苏辙表示有异议,他看着巫山下清澈的小河,对出下联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这一联,显然苏辙比苏轼更高。
以上两副“异字同音联”虽然经典,但在今天只算作抛砖引玉之作,下面这副对联据说曾难倒唐伯虎。
民间流行对对联主要是从明朝开始的,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啥书,但他却热衷于对对联。因此,明朝以来,不论是庙堂之上的士大夫,还是民间的才子佳人,都经常有事没事就对对联玩。
唐公子是江南大才子,名声在外。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在酒店喝酒,没过多久,一个上菜的丫环认出了唐公子,客套几句后,她对唐公子说:我有一个上联,困扰了我好几年,今天有幸遇到偶像,还希望公子不吝赐教,帮奴家解疑。说罢,只听丫环出的上联是:蜻蜓轻停青亭上。
唐公子一听,就悟出了其中难点,一时对不上下联,他斜眼瞅了下那个丫环,心想:这小姑娘眉清目秀的,真不简单,今天恐怕被她难住了。为了稳住自己大才子的光辉形象,唐公子只好装醉不搭理丫环,于是丫环惺惺而去。
直到今日看来,唐公子当年没有对出来的这个上联难度确实大。不信你看看,上联七个字,其中包括三个词语,“蜻蜓”、“轻停”、“青亭”读音完全一样,而且意义绝缘不同,有昆虫、有动作、有色彩,可谓动静相承,绘声绘色。
据说这个上联历经明清两代,一直没人对出匹配的下联,成为疑难杂对。
当今的广大网友中,潜藏着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涉猎甚广,博采众长,对对联对得很好,今天应邀,网友们决定露一小手。
湖北网友南千寻对联如下。
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下联:蜜蜂觅蜂密枫间。
江苏网友唐西虎对联如下。
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下联:和尚合裳河上头。
辽宁网友黄太急对联如下。
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下联:武士舞狮午时候。
四川网友余沧海用标准的四川普通话对联如下。
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下联:佳人嫁人家人哭。
广东网友洪飞鸿用广东普通话对联如下。
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
下联:苍蝇常隐餐饮中。
看了这么多,在不考虑对联平仄的前提下,你觉得以上湖北、江苏、辽宁、四川、广东的五位网友谁的下联最有意味呢?
最后,再为大家献上一副绝世好联,上联曰:蜻蜓轻停青亭倾听琴;下联对道:今世进士尽是近视镜。
末了,祝大家笑口常开,多喜乐,长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