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5270056.html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5270056.html奥斯卡的结果出炉之后,对于各大奖项的结果,网上照旧争论不休,但是其中有一个奖颁的算是最没有争议——
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
《徒手攀岩》当然得益于这个题材。只要你看过开场五分钟,便很难不被它吸引,尤其是当你意识到——镜头记录的下一秒,就可能是主人公艾历克斯的死亡。
徒手攀岩很可能就是世上最危险的一种运动,其它同样高危的运动——蹦极、跳伞、滑雪、赛车、冲浪——当中,似乎与徒手攀岩相比,都显得更安全一点。至少,那些项目会有那么一点防护的措施。
但徒手攀岩没有,有的只是一个人,以及他的双脚和双手。
整部电影的魅力和吸引力,就来自于这种与死神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危险气息。
我甚至觉得用“刀剑上的舞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艾历克斯的徒手攀岩都略显轻佻,他那一次次不可思议的攀爬,是真正在与死神对弈。需要的是高度的专注、平静和敏捷。
他不能去考虑危险,不能去设想可能,也不能去担心外界的看法,他只能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石头和缝隙,找到最牢固的一个着力点,让自己不至于掉下去。
这样极致的险境下,拍摄无疑也陡增难度。
导演之一的金国威就是本片的摄影师,他带领的整个摄影团队,都是专业的攀岩好手。为了拍到那些匪夷所思的镜头,他也要像艾历克斯一样,经常悬挂在半空中,去捕捉那些微小的细节。
影片中有两种镜头最能震撼人心。
一种是远处的大全景,艾历克斯在巨大的酋长岩上只有昆虫一般大小,在近90度宛如玻璃一般平滑的峭壁上,他在一点点向上行走。
另一种是艾历克斯手部和足部的大特写。有时是摄影机忠实地捕捉到他踏上的悬崖上一处细微的凸起,细微到即便在摄影机的镜头下,肉眼也不易察觉。有时则是聚焦于他的手指,抠住石头中的一丁点缝隙,让手臂能够着力。
这一大一小之下的对比,徒手攀岩所带来的极度紧张与危险便直观地传递到了观众心里,化作了我们手心里的一把冷汗。
镜头的奇诡和壮美之外,作为摄影师和导演的金国威需要考虑更多的,则是摄影机的介入问题。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的创作,讲究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去观察和纪录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不介入拍摄对象,是纪录片创作应该遵循的规则。
但客观的事实却是,任何一次摄影机的在场,本质上都是一种介入。而金国威需要面临的拷问则是,如果摄影机的介入可能会影响他的好友艾历克斯,甚至让他因此丧命呢?
导演金国威(左)和艾历克斯(右)
即便沉稳熟练如艾历克斯,也坦承他觉得摄影机的存在会是一种干扰,而外界的干扰就是徒手攀岩过程中最危险的因素。
金国威自己也在影片中直言,拍摄这部电影最困难的部分,就是他要如何面对这种道德困境,既要想办法拍下那些镜头,又要尽可能不让它干扰艾历克斯。
金国威最后当然小心地隐藏起了摄影机,尽可能地让它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他和艾历克斯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认可——认可艾历克斯这样的人命中注定就该属于徒手攀岩,哪怕最后的结果是他因此而丧命。
片中给出过一句话,大意是——几乎每一个徒手攀岩者最后都会死在悬崖峭壁上。曾有许多和艾历克斯一样的顶级攀岩手因为各种意外而丧生,其中不乏艾历克斯的好友。
他当然会因此而触动,但是却又在很短的时间里恢复平静,好像事情从未发生,然后继续去挑战他的酋长岩。他的生命就是攀岩,只有在攀岩时,他才能感到生命的律动。
我们都知道他生来注定就是要做这个的人,但是我们还是不免会问——艾历克斯这样的人,置生命于不顾,究竟是在追求什么?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里,生命就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如果我们在追求某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起码是以保住生命为前提。
但艾历克斯显然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在他心中,生命就是为了攀岩,攀岩的激情与渴望甚至可以超越生命而存在——即便他意外死去,他的那些传奇永远留存。
有人或许会认为艾历克斯这样的人是轻视生命,他明明有一万种更安全稳妥能够保住性命的方式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偏偏要选最危险的这一种?
在我看来,艾历克斯不但不轻视生命,他恰恰是最热爱生命的一种人。
因为他执意要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唯有如此,他才能赋予生命意义,他一刻都不想浪费。
毕竟,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仅仅是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