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恨它就要消灭它新华社客户端 [复制链接]

1#

“蚊子工厂”的科研人员在为各国专家学者介绍蚊媒绝育技术蚊子并非一无所用。至少有几个优点值得赞赏:一是蚊群中不全是吸血鬼,有一半的蚊子不叮人;二是雌蚊是了不起的母亲,承担着不可思议的抚养任务;三是蚊子保卫着热带雨林,守护了无数生灵,间接起到了保护地球家园的作用。

冯伟民

夏日已逝,你对蚊子的仇恨是不是又多了几分?就在夜深人静,人们睡意渐浓之时,它们开足马力,挥动翅膀,瞄准目标,调好蚊喙刺叮的方向,往你裸露的皮肤上俯冲,然后贪婪地饱饮你的鲜血。离别的时候,还不忘用“嗡嗡嗡”的环绕立体声在你耳边提醒:它又赢了——而你失了血、失了眠,可能还失去了作为智能生物的尊严。

更可恨的是,这种纤小飞虫,以蚊喙为刺吸式口器,不仅叮你、吸你血,还大肆传播病原体。被蚊子叮后,被叮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甚至得病,常见的有疟疾、登革热、脑炎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病,它们造成了人类极大的痛苦。

有统计显示,每年有70多万人因被蚊子传播的病毒所感染而死于非命。因此,在大部分人看来,蚊子这种生不能做事、死不能入药的家伙,已成为动物伤害人类的“第一杀手”。

那么,人类是否该采取有力措施,消灭蚊子甚至干脆灭绝它呢?

蚊子的演化

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人,肯定对影片中科学家利用远古蚊子体内的血液,提取恐龙基因信息,成功培育和复活恐龙的情节记忆犹新。然而,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DNA(脱氧核糖核酸)通常不会在石化过程中保存下来。换言之,即便这只蚊子吸食了恐龙的血,科学家也无法用它来复活恐龙。

但有一个事实是,在恐龙称霸大陆的中生代,蚊子确已出现。有一种称之为恐怖虫的蚊子近亲,与蚊子同属于双翅目。恐怖虫像现代缨翅蚊那样,从蛹羽化后可能经过短暂飞行就脱掉翅膀,进入水中交配。有科学家认为,恐怖虫可能寄生于带羽毛的恐龙体表,用钳状后足抓握恐龙羽毛的毛根。

近年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领衔的团队,对陕西和新疆三叠纪两个昆虫化石群开展了深入研究,证实了如蚊子、蝴蝶、苍蝇、蛾子等全变态昆虫和水生昆虫,在约2.37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晚期经历了快速辐射和多样化过程。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距今万到万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蝙蝠蚊化石。这种蚊子以吸食蝙蝠的血液为生,它们只会在交配的时候离开宿主。

另外,美国昆虫学家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北部距今万年前中新世页岩中发现了一块神奇的远古蚊子化石,其胃部竟然残留着血液。因为科学家在这个昆虫的腹部发现了高浓度的铁,而铁的来源是血红素,而血红蛋白能够输送氧。这一发现表明蚊子至少在万年前就以血为食。

远比人类历史悠久的蚊子已经演化了至少两亿年,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强度不等的生物大灭绝考验,充分证明了其顽强和坚韧。至今,在全球仍有大约个种类。虽然只有数百种会刺叮人类,但蚊虫其实几乎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它们栖息于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大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是蚊子最肆意横行的活动空间。

要不要灭绝蚊子

在许多人看来,体长不足15毫米的蚊子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又是灭也灭不完的“小强”,十分难缠的“对手”,不折不扣的害虫。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蚊子都吸血,也并非所有门类的蚊子都害人。在蚊子大家庭中,只有一部分会刺叮人体;在雌雄蚊子中,也唯有雌蚊会吸血。因此,伤害人类的账,不应算在整个蚊子家族身上。

其实,蚊子家族中也不乏大蚊、巨蚊之类的益虫。另外,由于雌雄蚊子食性不同,雄性蚊子并不吸血,而是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因此,至少有一半蚊子是不刺叮其他动物或吸食动物鲜血的。

雌性蚊子虽然吸血成性,但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繁衍后代。雌蚊在交配后产卵,一窝就是个,一个夏天一只雌蚊可产10窝卵。蚊子妈妈见人就叮,是因为它需要从血液中获取大量蛋白质去抚养数以千计的宝宝。而且,蚊虫对刺叮对象也有偏好,如汗腺发达和体温较高的人、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新陈代谢快的人、化过妆的人、孕妇和饮酒的人等。

科学家发现,自然界有很多植物都是通过蚊子授粉从而进行繁殖的,比如可可树。总共有数千种植物把蚊子当作传粉昆虫。显然,蚊子作为媒介在不同生物的互助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在生物界的食物链上是有用的一环,它的生死存亡牵动着许多我们平常较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