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生活中,不同的人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距。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金钱,而在格局。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01
胸中有多少忍耐,就能走多远。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个人走得远不远,不是看他的能力有多大,本事有多强,而是看他忍得了多少气。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曾与人同住一间寝室。
为了方便读书,曾国藩便将书桌移到窗前。
室友见后十分生气,说:“你的书桌放在窗前,把我书桌的光线全都挡住了,让我怎么看书!”
曾国藩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和气地问他:“我的书桌该放在哪里呢?”
室友指了指床边:“就放在床儿吧。”曾国藩笑了笑,把书桌放在了那儿。
到了晚上曾国藩借着烛光朗读文字,这位室友又气愤地说:“夜里读书,还让不让人休息?”
曾国藩便改朗读为默读。
不久,曾国藩考中了举人,而那人名落孙山。
老话说,不争一时之长短,但为一世之仲伯。意思是,当下吃点亏不要紧,为了的以后获得长远的利益。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被人羞辱,受人背弃,吃亏上当等等,都令人难以忍受。可是,不忍一时,何以谋一世?
懂得忍耐的人,其实是在韬光养晦。他坚信自己不会永远受制于人,相信自己暂时的退却会获得长久的益处。
“不历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冬日梅花再美,也要忍耐寒风。人生也是这样,只有经历重重打压与磨炼,才能绽放出精彩人生。
哲学家卢梭曾经写道:“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古人云:“夫英雄好汉,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越王勾践在大战中失败,逃到了会稽山躲了起来。
他向范蠡求教。
范蠡说:“为了东山再起,此刻只能卑躬屈膝。”
于是勾践和他的妻子,一起被送到了吴国去做奴仆。
在吴国,勾践每日担水切草,除粪刷马,任劳任怨,哪怕被下人欺负,也忍气吞声。
三年之后,吴王夫差以为勾践真心归服了,于是把他们放了回去。
回国之后,勾践过着贫苦生活,睡在草席上,每天吃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耻辱。
后来在他励精图治下,越国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吴国,报了仇。
所谓的“卧薪尝胆”,是长久的忍耐,换来一朝复仇。
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忍到最后的,才能尝到胜利果实。
北宋名臣范仲淹,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失败。
同龄人都已经放弃,而他却忍耐着艰苦的生活,努力备考。
他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生活:“公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整整5年,每日咸菜配粥,衣衫褴褛,挑灯夜读。
在无数次拼搏下,范仲淹终于考中进士,进入朝堂之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在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常人所不能行,忍他人所不能忍。方能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
人生在世,忍得了苦味,才能尝到甜头。
02
心有多宽,人生路就有多宽。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少糟心的事情,与其斤斤计较,不如心胸放宽,眼界放宽,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广。
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北宋名臣韩琦正在专心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分了神,一不小心把他的鬓发烧到了。
当时他也没在意,只是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了。过了一会儿,他转头时,发觉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
他便问刚刚执灯的那人,去了哪里?手下人说,他把将军的鬓发烧到了,就把他换掉了。
结果韩琦命令手下,把那个士兵找回来,因为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了。
后来,这件事传遍军营,令士气大增,都为其尽心效劳。
凡事不必苛太尽,凡理不可责太过。
唐肃宗至德年间,李勉在开封当县尉的时候,私下放走了一个囚徒。
几年后,李勉官运不济,客游河北,遇到了当年被自己放走的囚徒,这囚犯已然是大丝绸商人,富甲一方。
囚犯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将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
心宽聚人心,心窄失人心。
有句话说得好: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左宗棠一生刚直忠介,盛气凌人,屡次为难、诋毁曾国藩。
但是曾国藩却都是宽以待之,不闻不问,不予回应,并让亲朋好友也不要因此而与之交恶。
并且每当左宗棠征战急需粮饷、军械时,曾国藩也总会倾囊相助。
众人对此始终不解,曾公为何以德报怨?
曾国藩解释道:“我与左同朝为官、身居要职,倘若我俩整日勾心斗角,哪还有精力为民请命、抵御外患?届时受苦的还得是无辜百姓呀!”
正所谓: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不与别人争,懂得宽容别人的人,反而可以成就自己。
因为不争,方可潜心笃志,敦行致远,终获成功。
正如《史记》中所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之大,在于包容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于收拢所有的溪流。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基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英的母亲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看了来信,便给母亲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母亲看了信后,明白了儿子的意思,立即把房屋主动退后三尺;侍郎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房屋往后三尺。
这样,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后来有名的“六尺巷”。
正是由于张英的宽豁大度,这才避免了邻居之间的冲突,也为他赢得了好名声,后来官至宰相。
一个人,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方能不被时局所限,不被利益所绊,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03
格局有多大,就有多大成就。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定位,格局越大,成就越大。
一个人若是没有大格局,哪怕运气再好,也很难做出一番成就。
一棵乔木,种在花盆里,再怎么生长,最多不过一丈有余。如果把它种在地里,就可以长到枝繁叶茂,直至长成参天大树。真正制约你发展的,是格局的大小。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就如一个池子,只有当它的方寸够大时,不管往里倒多少水,都能装得下。
一个人格局太小,就容易制约住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螃蟹效应:当篓子里有一只螃蟹时,必须要盖上盖子,以防它爬出来。
但放入两只以上的螃蟹时,反而不再需要盖盖子了。
因为,每当有螃蟹想要往外爬时,其他的螃蟹都会拖拽它,每只螃蟹互相踩爬,最终没有一只螃蟹能爬出来。
这主要还是因为两只螃蟹格局太小,只顾自己而没有考虑其它,结果根本无法打破篓子的局限。
只有放大格局,才能打破自我的局限和瓶颈。
阳光与阴影常相伴而生,有的人只能看到阴影,自怨自艾。
真正格局大的人,却总能看到背后的阳光。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在承天寺居住,与朋友相聚。
失去了官员的身份,他重新成为一个学者。
在漂泊的生涯中,他陆续完成了《易》、《书传》、《论语说》等。
而他留下的诗歌、书法、绘画、散文更是不计其数。
当无法济世救国,苏轼就回归学者本色。
官场失意的苏轼,就这样慢慢成了影响后人千年的大文豪。
一个人能做成多少事,取决于能力,但能做成多大事,取决于格局。
从前,有一个老人在高速列车上,刚买的新鞋不小心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都替他惋惜。
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丢了出去。这一举动让人大吃一惊。
老人解释说:这只鞋无论多昂贵,对我己经没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双鞋,说不定他还能穿,这位老人就是圣雄甘地。
老鼠的一双眼睛,只能看见鼻子前方一寸的事物,老鹰的眼睛,周围十公里的风吹草动都能捕捉到。
而老虎的一双眼睛,甚至能够看到几百米外正在吃草的兔子。
格局不一样,看到的事物自然不一样,山脚与山顶永远是两种风景,站在山脚,永远也体会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
人这一辈子,能力的大小,能决定我们拥有什么,而格局的大小,才能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人这一辈子,格局越大,成就会越大,拥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命运。
刘备在成为蜀汉皇帝之前,虽是农民出身,生活贫苦,但他却胸怀天下。
他将匡扶汉室,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从卖草鞋的农民,成为汉昭烈帝,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格局。
人生,成败都在格局。只有拥有大格局,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你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你能得到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