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菜市场里的那些人间烟火
我觉得菜市场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人们生活的地方,拎着篮子在讨价还价、挑选菜品时闲聊着,你来我往中透露着人间烟火。
我在年去过安哥拉罗安达当地黑人“吧雅”市场,下车后在走向卖包菜(园白菜)摊位时,经过大坑小坑一路颠簸后走在那软软的市场街道上,感觉着踩出的污水已经漫过脚了面,再看着光着腿走在泥中嬉戏的黑人不由得为自己不接地气、不能与他们打起一片感到羞愧(其实我真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可是怕打不过他们,别看黑人胳膊腿挺细,不过是真有劲,打人的时候挺没轻没重的)……我胆战心惊的走过那段路后找个角落跺跺趴在我脚上坐蹭车离开喧闹场所的苍蝇幼崽,心中不由的感叹:难怪他们寿命会短……这TM的如果没有个什么传染病老天爷都不信……
连续吃了一年多的土豆、包菜、洋葱、猪蹄后,我们感觉再吃下去,不变成圆圆的土豆包菜就要变成猪蹄了。倍感危机,于是就开始到黑人的屠宰厂去买猪牛羊下水、羊蹄、羊头吃。刚开始的黑人得知我们要这些东西时一脸蒙,指着边上一大堆让我们随便捡,并且不要钱。我们就在黑人怜悯的眼神下捡了几个羊头羊蹄什么的。也许黑人觉得我们吃不上肉只能吃这些扔掉的东西的,很可怜。我们这几个几十岁的老男人可不怕那个、也不怕那个,弄回来洗洗吃得倍香。可是当我们去的次数多了后,黑人也就慢慢地开始要钱了,到最后这些东西的价钱竟然比好肉便宜不了多少了,这帮见利忘义的家伙。
有一天,当我们在为晚上是吃龙虾还是海龟犹豫时,公司的采购员兴高采烈地跑到我们办公室里说他找到一家中国公司卖菜的,以后有菜吃了。于是我们整个办公室一片欢呼。不久全公司的人就都知道了,像过年一样……听说有以后有菜吃了一个个相互转告,嗯,高兴得像个傻子。
后来拉回来一皮卡车青菜,大食堂里有了一片欢声笑语,工人下班后没有换衣服洗漱就直接拿着饭盆早早地去排队打饭了,深怕去晚了没菜了。听说那晚有很多人都喝醉了,院子里吐得乱七八糟,得,这菜也没有落到肚子里。
再后来,公司有了菜地,菜也能接济上了,隔不了几天就能吃到菜,所以也就没有了第一次吃鲜菜的气氛了。再后来大批的中国城也开业了,各个公司也不有了交易场所,所以也就基本上和国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后来公司办事处,那里加上我总共才七八个人,给的经费也足,所以基本上实现了吃菜自由。新来的同事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龙虾便宜、是好东西,几乎隔几天就吃一顿,作为老安哥拉的我一直都是看着他们吃,也曾劝过他们:做为北方人的我们天天吃龙虾喝啤酒当心痛风……结果最后真有二个同事痛风了。
办事处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我们一般都老早地起来开车去买菜,准备一天的伙食。老宗祖说了民以食为天,我的理念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只有吃饱了才有力量工作。
每次去买菜的时候同事们都跟着去,按他们的说法是天天憋在家里都快抑郁了。看这事闹的,咱不能说出个国挣个工资到最后还抑郁了,几个大小伙子连媳妇也没有娶呢,得,都去吧。
其实在安哥拉的中国城里买菜和国内的超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各种商品一应俱全,除了搬着菜、搬着货的黑人小哥外。如果非要说不同:那就是这里结帐用宽扎、价格贵到离谱(不过不是我的钱,价格高低无所谓),再就是好多商品都是过期。想想也是,从国内采购到装船,然后在海上漂上三五个月才能运过来,再有半年六个月的卖不掉,过期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生病了还吃了不少过期的药呢,用医生的话说就是:有药吃就不错了。买菜的人几乎都是男的,只有店里的老板娘是女的,男人买东西嘛……一般都是傻小子买画——一样一张,不管什么好赖也不管什么新鲜不新鲜,买上了就行。我一瞅,哟,这买卖好干。其实我觉得出国在外最难的不是工作的不适应,也不是环境的不适应,而是食物上的不适应,国内各种物资都不缺,吃惯家里的饭菜,,突然到了要什么没有什么的环境中,难免会有失落。可不管怎样,现在工作在安哥拉中国人基本上也算是实现了吃菜自由,当然,价钱另说国内的油价涨了不少,我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