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苍蝇无意把头搓下来把玩,它想干什么无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无头苍蝇,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这种现象的起因,源自苍蝇的一种特殊习性——搓手,当一只苍蝇反复搓揉自己的肢体时,有时会不小心将自己的头部给搓下来。

更骇人的事,断头的苍蝇并不会立即死去,反而会用剩下的肢体继续“把玩”自己掉落的头部,就像在玩一个新鲜的玩具一样。

这种断头苍蝇能存活多久?它为何会出现这种奇特的自残行为?无头苍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科学之谜?

01

苍蝇:一群聪明的家伙

苍蝇,丑陋又讨厌,却也是聪明极了的生物,这群小小昆虫拥有不可思议的天赋,可以轻易适应世界各地的环境,并以惊人的数量遍布全球。

它们最早出现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一只化石苍蝇就藏在缅甸发现的琥珀中,与蚊子一起,苍蝇来自双翅目这个大家族,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随着人类迁徙,不同物种的苍蝇也散布各地。

苍蝇的生命周期短暂却充满活力,从卵到成虫只需7-14天,寿命仅1个月左右,但在这段时间里,它们表现出惊人的繁殖力量。

实验室雌蝇一生可产-粒卵,自然界也有-粒,假设有只交配过的雌苍蝇,每只产粒卵,仅仅10代,后代数量就可高达2万亿只。

即使单个生命脆弱,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小小生灵以数量取胜,永远充满活力,它们的繁殖秘密,也许正隐藏在稳定的基因和高效的生存本能中。

苍蝇拥有强大的感官器官,可以轻松侦测食物和气味,它们的口器适合刺穿和吸吮,配合上遍布全身的化学感受器,可以判断食物是否适合。

它们先不着急吞食,而是到处走动,利用足部的感受器官进行检测,有的种类甚至可以感知二氧化碳活动,帮助找到合适的宿主。

在飞行方面,苍蝇也展现出了超强的能力,它们可以进行精确的盘旋和变向,拥有比人类快5-6倍的视觉速度,对光线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想要用手拍死苍蝇并不容易,它们总能提前逃开。

更令人惊叹的是,苍蝇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气候下生存,从寒冷到炎热,从干燥到湿润,都见苍蝇的踪影。

这源自它们基因的稳定性,以及各种物种的存在,不同苍蝇种类对环境的偏好不同,在自然选择下形成了理想的地域分布。

不仅如此,苍蝇本身也拥有各种应对措施,比如调节体内化学反应的速率来适应温度,收缩或伸展翅膀来控制体表蒸发等等。

它们体表结构复杂,既可以存水又可以排水,轻松在干旱和潮湿中切换,毛发、气泡、油脂等也帮助苍蝇抵御各种极端条件的侵扰。

02

小动作背后的生存之道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苍蝇似乎很喜欢“搓手”。

当你看到苍蝇在清晨的阳光下忙碌地搓着双手,它们其实是在进行“洗手”仪式。

由于苍蝇没有鼻子,它必须依靠脚上的感觉器官来分辨气味,如果脚上粘满污秽,势必会影响对食物的判断。

所以“洗手”对它们来说,是享受美食的先决条件,有观察发现,苍蝇洗手的时间常常超过20分钟,可见其苦心孤诣。

这种洁净的习惯,使它们能够准确地判断食物的味道,避免因手脚脏污而误食有毒的食物。

当春光烂漫时,你或许会发现,雌性苍蝇搓手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不是洁癖发作,而是在向异性释放信号:我单身。

原来,在苍蝇的社交场中,搓手快代表魅力,搓手成了它们独特的求偶仪式。

雌性苍蝇借助这种简单的动作,散发出致命的魅力,成功吸引伴侣,而雄性苍蝇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寻找到心仪的对象。

同时苍蝇还会利用搓手来“减肥”,它们飞来飞去时,脚上常黏着各种食物残渣,增加了自身重量。

搓手可以摆脱这些“霸王餐”,有利于它们灵活飞行,在危机来临时,轻盈的身手常常意味着生与死。

苍蝇清理掉脚上的食物残渣,可以减轻体重约20%,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给苍蝇的脚涂上胶水,结果它们飞行速度明显下降,容易被捕获。

03

无头苍蝇的不死之谜

苍蝇被人们认为低等且讨厌,但它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坚韧的生命力,却令人惊叹,我们时常见到苍蝇被打掉头部后,身体仍能活动一段时间的景象,这一现象究竟来自何方,科学研究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苍蝇的呼吸系统不依赖头部,而是分布在全身,它没有我们人类那样的肺部呼吸,而是通过身体表面的气门进行气体交换。

这使得失去头部的苍蝇仍可正常呼吸,真正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不在苍蝇头部,而集中在胸部和腹部,继续控制身体运动。

头部只有感觉神经,掌管视觉、嗅觉等功能,所以对苍蝇来说,头部是非必要的。

那么为何苍蝇头部会轻易断裂呢?

这是因为相比身体,它的脖子实在太细太弱,正如那句俗语“龙飞头重脚轻”,苍蝇的大头小脖子造成脆弱性。

我们轻轻一拍,就可能造成苍蝇的“断头”,这对苍蝇的身体影响不大,但人类若失去头部,则会瞬间死亡,两者身体结构的巨大差异令人叹为观止。

在头部被拧下后,苍蝇不会感到疼痛,因为昆虫没有痛觉反应,它们也没有血液循环系统,不会大量出血身亡。

这使得无头苍蝇能再活一段时间,甚至科研表明,分离的头部和身体在短期内还能各自存活,因为两者神经系统分工明确,互不干扰,这无疑增加了无头苍蝇的“不死”色彩。

但是,能否真的“不死”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没有了头部和口器,苍蝇终将因无法进食而活活饿死,它终究逃不过生命消亡的结局。

04

无头苍蝇的死亡奥秘

无头苍蝇断头后还能存活一段时间,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与苍蝇的特殊生理结构分不开。

苍蝇的头部主要具有感觉和视觉功能,真正控制生命活动的神经系统位于它们的胸部,所以当苍蝇的头被移除时,胸部的神经系统仍可维持身体的部分生理机能。

这使得无头苍蝇还能保持基本的活动能力,比如飞行和运动。

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无头苍蝇的活动会变得异常亢奋,这可能是因为失去头部控制后,胸部神经网络发生了自我调节,使苍蝇体内残存的能量全数释放,从而出现疯狂的运动。

但是,这种亢奋仅仅是无头苍蝇生命力的最后挣扎,因为头部是其进食的必要器官,一旦头断掉,苍蝇就丧失了摄食的能力。

口器在食物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嘴部,苍蝇将无法获取任何食物。

事实上,大多数昆虫的头部都不具备呼吸功能,主要的气孔分布在身体两侧,所以断头对苍蝇的呼吸影响不大,无头苍蝇之所以活不了多久,归根结底是因为无法进食。

当身体存储的脂肪与营养物质耗尽后,无头苍蝇就会因严重的营养和水分亏损而死去。与人类不同,昆虫的血液主要为组织液,含量很少。

所以断头不会造成大出血,无头苍蝇的死更多是由于机能逐渐衰竭,最终能量耗尽所导致。

尽管演化赋予苍蝇特殊的解剖结构,能在断头后短时间存活,但长期生命活动仍需要食物摄取,缺乏营养供给,任何生物终将难逃一死的宿命,这种生物本能也适用于人类。

05

无头苍蝇不死的生物学奥秘

对我们日常见识中的生物而言,头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位,脊椎动物如牲畜、鸟类一旦头部受创,往往很快就会死去。

因为头部集中了控制机体各系统的复杂神经网络,也是呼吸和食物摄取的关键所在,一旦头部停止工作,其他生命系统也将迅速崩溃,整个个体就会死去。

对于苍蝇和部分其他昆虫而言,失去头部却不会立即意味着死亡,事实上,在断头后,它们往往还能活动一段时间,完成某些基本的生理功能。

这种现象看似令人不可思议,但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奥秘,揭示了不同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机制。

我们知道苍蝇属于昆虫,与脊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骨骼和大脑等结构,昆虫的神经系统采用去中心化、分散式的布局。

一个典型的昆虫神经系统由头部的小脑、分布在各体节的神经节以及连接两者的神经丝构成,头脑对昆虫的存活并非绝对必要,它主要负责感觉输入和行为协调。

而控制呼吸、运动等重要功能的神经节则遍布在身体各处,这些神经节可以在头脑损伤后继续工作,使昆虫保持基本的生理机能。

除此之外,我们脊椎动物的血液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血液在其中循环,而昆虫的循环系统则是开放式的。

它们体内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血淋巴”,直接淹没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受封闭血管的限制。

昆虫的心脏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器官,而是由多个心室按顺序排列成一条管状结构,运行在背部,这样的循环系统意味着断头不会造成大量失血,也不会立即切断身体对营养和氧气的供给。

与此同时昆虫的气体交换方式也不同于我们,它们直接通过身体表面上的气门吸入空气,然后通过遍布全身的管道把氧气输送给各个细胞和组织。

整个过程不需要头部参与。昆虫的气体交换非常高效,能充分满足身体在无头情况下的需求。

昆虫神经系统的去中心化设计,开放式循环系统,高效的气体交换机制,都使它们比脊椎动物更能承受头部创伤,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这些独特的生物学适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加惊叹生命的韧性和自然界的奥妙,昆虫对环境的顽强适应力也让人印象深刻。

即使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变化时,生命仍能找到维持和延续的出路,这是大自然课给我们的宝贵体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