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科学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但是有的父母却让他们放弃了这个天性,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带着对科学完好无损的热情和好奇心成长。
“太阳白天出现,月亮要上出现?”
“地球是圆的吗?”
“为什么鸡会下蛋?”
“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吗?”
孩子在这个阶段不仅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动手动脚”,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他们往往会爆发出很强的行动能力。
比如他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玩具拆成零件,他们可以把一个玩具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但是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却没能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保护,成长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发展空间也被限制的非常厉害。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在被问到是如何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时,他却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所以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才能够成才,因为好奇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课堂:保持“好奇心”对孩子有多重要?爸妈可别傻傻阻止了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由于受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总想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往往能够驱使他们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
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向大人问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
科学家戴维.彭萨克曾说:
培养全世界发明家的第一个奥秘,便是学会让孩子明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与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样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一定要引起重视,不仅要认真的对待孩子的问题,还应该引导孩子多提问题。
父母的每一个不认真、不负责、不严肃的回答,都可能抹杀孩子探索的兴趣。
当孩子们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他们活跃的思维能力就会迅速枯竭。
2、让孩子感受到"该有"、看到"没有"
简单点说,就是让孩子知道有某样东西,但自己又不拥有这样东西,从而让孩子生出想要获得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推着孩子去探索。
跟孩子一起看名人传记,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让孩子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小小的心灵自然会生出美好的憧憬,榜样所带来的作用不容小觑。
、知识和实践结合,鼓励孩子亲自找到答案
首先,教育要懂得克制。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你不用每一次都马上把正确答案告诉他,偶尔可以跟他一起去寻找答案。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寻找答案。
当孩子对什么事物好奇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孩子亲自尝试。
教育最忌讳的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动手的机会。
家长的每一个配合,都能帮助孩子增长他的见识,更加丰满的认识这个世界,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会在这些过程中自然的发生。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先从把书本中的知识关联到能够感知的具体生活中开始,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
比如说讲到动物的保护色时,用彩纸叠一些不同颜色的小动物拿到草丛中、花朵上、泥土里感受视觉效果的不同;
讲到消化系统时,跟孩子一起做一个消化系统模型……
在讲绘本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启发式思考。也就是说爸爸妈妈不要把书中的知识点平铺直叙地读出来(这样就算大人听,也很容易犯困啊),而要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有思考空间的小问题。
比如恐龙宝宝在蛋里面是什么样的?
甲龙尾巴上的大锤子是干什么用的?
加油站的汽油储藏在哪里?
斑马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
……
带着问题来读,孩子会更专注,也更愿意思考。
在绘本的选择方面,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其趣味性和新奇性。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书中涵盖的知识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建立起孩子对科普读物的兴趣。
《手电筒看里面科普透视绘本》就是一套非常新奇,能够一下子抓住孩子吸引力的书。书页用了特殊设计,用手电筒一照,隐藏的画面立刻像X光片一般显现出来。
这套书共10册,涵盖10大趣味主题,超过00个学前基础知识,知识点特别有趣。
书中的知识点都是以提问的方式出现,再用手电筒寻找答案,孩子会很乐于玩这个游戏。
比如《动物伪装术》中,是谁想吃那只苍蝇?
《身体》中,孩子的身体里有什么坚硬的东西在不断地生长?
这套书非常有名,一经出版就爆卖00多万,获得大量好评,黄磊的女儿多妹也对它爱不释手。
这套书在美亚上卖得很贵,平均单本16美元,换算成人民币,1本就要元。
但是不用担心,今天小店特惠活动,全套10册绘本活动价仅需.9元,平均一本才14.9元!
14块钱吃不到一份午餐,却可以让你的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生活、大自然的神奇。
也是很棒的晚安书,能带给孩子美妙的视觉体验。
我们提倡科普读物宜早不宜晚,如果学龄前读太多虚构类而忽视科普,等到小学再引入时,难度会大于学龄前,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排斥科普读物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家有学龄前的孩子,一定要试试这套神奇的科普绘本,它会为你的孩子打开一扇神奇有趣的科学之门。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