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州遭遇史上最强降雨,12人死亡,洪涝后 [复制链接]

1#

导语:今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定的洪涝灾情。河南省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在7月19日启动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据报道显示,就在今天,郑州遭遇着记录以来史上最强降雨,现在累计已经转移、避险约10万人,不幸的是,郑州市区有12人因洪灾死亡。救援工作仍然在不断的开展中。

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在人们为洪涝灾害而揪心的时候,在抢险救灾的同时,自己的健康也应该被摆在前面。对河南目前的形势来看,当地处于汛期,湿度大、温度高,人们日常饮用的食品、水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而且洪水灾害非常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在洪涝灾害期间,人和蚊、蝇、蛇、鼠等接触的几率增大,也会更容易出现很多传染病。医生详细列出一些在洪涝灾害后需要预防的传染病,并教你如何预防。

洪涝灾害后,哪些传染病容易传播?

1、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发传染病

在发生洪涝灾害后,当地可能因为人员混杂,接触未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导致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播。被病毒传染后,往往会对灾情当地的孩子造成伤害,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溃疡,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低热等反应,需及早预防。

2、细菌性痢疾——急性肠道传染病

这种肠道传染病往往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患者排出的粪便等污染食物、水以及生活用品,然后经过口使他人感染。也可能通过苍蝇污染食物传播。在洪涝灾害后,苍蝇比较多,也可能让细菌性痢疾传播,引起散发病例。

3、伤寒和副伤寒——水源污染传播

典型症状:持续的高热、特征性的重度症状,并且出现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特征。

在疾病出现后,可能引发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威胁健康。在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区,很可能存在水源污染,而这也是引发伤寒和副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一旦出现常常是暴发流行,尽早提防。

4、钩体病——重点防范对象

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在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就是钩体病,因为它的主要发病人群就是有接触疫水者以及青壮年。引发钩体病的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可能随着口腔、皮肤、眼结膜以及鼻黏膜进入血液,迅速繁殖,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

5、流行性出血热——以鼠类为主要传播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作为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播源的传染病,在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也可能大范围的传播。一旦被感染这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也就是汉坦病毒,还可能造成肾脏损伤,因此这种传染病也被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6、疟疾——经按蚊叮咬感染的虫媒传染病

在夏秋季节,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后,可能引发虫媒传染病,病毒寄生在人体内,可能引发患者全身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在反复发作后还可能诱发贫血和脾肿大。洪涝灾害当地可能因为蚊虫比较多,而增加出现疟疾的风险。

如果你出现了类似的身体异常症状,建议人们及医院就诊。如果你接触了疫水,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需主动前往防疫机构进行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对发生洪涝灾害当地的人们和救援人员来说,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措施,能够避免大范围的引发传染病,威胁人们的健康。下面就详细讲讲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洪涝灾害后,传染病预防攻略收好

预防措施一:注重饮水卫生,避免水源污染

洪涝灾情当地,切忌饮用生水、看上去干净的河水、泉水以及湖水等,在这些水源中都可能含有寄生虫、病毒,引发肠胃传染病等。饮水前最好用明矾和漂白粉澄清,并且消毒,在煮沸5分钟后再饮用。

建议对饮水采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采取消毒,确保饮水水源不受污染。

预防措施二:食品卫生,提防夏季食品变质

现在是夏季,当地湿度大、温度高,食物很容易发生变质。一定要做到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不用被污染的水清洗碗筷和食物,以免污染食物,传播病毒。

在洪涝灾害出现后,当地可能因为灾情导致很多家禽、家畜被淹死,一些粮食也可能被水淹过,导致出现发霉、发潮变质,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预防措施三:洪水退到哪儿,消毒搞到哪儿

第三件事主要是针对环境卫生。被水淹过的村庄和住户,需要彻底的对室内外进行清理,并且做好环境的消毒等工作,以免垃圾、人畜粪便污染,传播病毒。要做到洪水退到哪里,消毒就搞到哪里。

预防措施四:灭蚊、灭鼠、灭蝇

最后一点应该注重洪涝灾害当地的蚊、鼠、蝇等,这些生物也可能作为病毒的传播媒介,引发大范围的传染病。当地需采用纱窗、纱网、蚊帐等配合灭蚊灭蝇药物,消灭蚊蝇。

对老切忌使用剧毒鼠药,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建议采取堵住老鼠洞、清理生活垃圾等方式进行灭鼠。

结语:对洪涝灾害当地的人们来说,洪灾本身造成的环境损伤人们应该放在心上。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