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天,患有渐冻症的他正坐在电动轮椅上,突然听见电瓶位置发出“吱、吱、吱”的异响。
在他查看声音来源,还没确定好准确方位的情况下,轮椅竟然爆炸了。
这次意外,造成他全身60%的重度烧伤,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了8个月。
光是为了植皮,医生就取了他11层头皮,手术做了不下6次。
即使像他那么坚强的人,也被疼痛折磨到想要放弃生命。
生不如死,他一次次把这个成语的意思,用身体和意识演绎得明白又透彻。
真的,求死比求生更容易,他特别想痛快地死去。
(王绍军)
可是,有一堵理智的墙,倔强地横亘在生与死的交界处。
他确实想马上去死,可自己不在了,基地里那些孩子该怎么活下去呀?
是自己亲手打开了他们重生的大门,难道又要亲手将那道门关上吗?
强大的使命感,让他又一次与劫难抗争,度过生命的危险期。
他在难以忍受的疼痛中活了下来。
他是河南人王绍军。
他的一生,如同被诅咒过,命运连一副烂牌都不屑于施舍给他,而是想直接置他于死地。
但他,偏偏一次次死里逃生。
他与命运相缠相斗,终叫人生换新颜。
年,17岁的王绍军正在课堂上为高考奋力拼搏。
青春年少的他,憧憬着色彩斑斓的未来。
业余时间,他最喜欢踢足球,是球队里跑得最快的前锋。
但是,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起,生龙活虎的他,身体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立正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后仰,腿部肌肉也变僵了。
在球场上,他也越踢越糟,甚至小腿开始没有了力气。
父母知道这些情况后,医院做检查。
检查结果却让全家人难以承受。
医生说:“孩子患上了腓骨肌萎缩症。”
怕他们不理解这个病的具体特征,医生说出来一个名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他们都听说过霍金,想起他的样子,一家人一时无法接受。
(王绍军父母)
父母紧张地问医生:“能治吗?”
他们只想从医生那里,听见或者看见哪怕一点点希望。
但医生摇摇头,让他们失望了。
父母心急如焚,从此奔走在为他四处求医的路上。
每一次,都心怀希望而去;每一个结果,都是失望至极。
一位医学博士不忍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奔波,真诚地对他们说:
不要再胡乱给孩子治病了,安心等待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吧……
虽然他是好心提醒,却将这一家人最后的希望也掐灭了。
治不了,那孩子怎么办?只能活活等死吗?
父亲变得沉默不语,母亲常常抹泪叹息。
他们不明白,儿子为何会得了渐冻症?
面对父母的心急如焚,王绍军反而表现得很乐观:
哪儿有那么严重,我这不是还好好的吗?或许几年后就能治了也不一定啊!
儿子还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预想不到这种病会给他带来什么。
是该为儿子的乐观高兴,还是该为儿子的无知忧心呢?
父母心里的石头沉甸甸的,连呼吸都不自由。
有一天,正在上课的王绍军突然被大姐夫喊出教室。
姐夫匆忙地带他回家,回去的路上,摩托车熄火了好几次。
到了家他才知道,54岁的父亲因为急性心脏病发作突然离世。
他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这成了他此生的遗憾。
而父亲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
父亲走后,奶奶连家门都不出了。
每每见到孙子,总是拉着他的手聊到大半夜:
军军,你该怎么办啊,以后你该咋办呀?
几个月后,奶奶也随父亲而去。
那一年,王绍军强忍悲痛参加了高考,并被郑州的一所高校录取。
大学期间,他向老师和同学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他希望周围的人能将他当成正常人对待,他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和帮助。
然而,病情不由自主,王绍军两条腿上的肌肉在逐渐萎缩。
每次骑自行车,只要是上坡的地方,女生都能轻松地骑上去,他却不行。
他就那么执拗地坚持着,他想看看,命运到底要怎么为难他。
(王绍军奶奶)
在同学、老师的眼中,王绍军是“天然的乐天派”。
无论学习多难,生活多苦,他总是很高兴。
就好像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他生气、发怒、难过一样。
事实上,他只是将所有的不快与伤痛都写进了自己的诗里。
对他来说,诗中的他才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一年之后,王绍军的母亲突发脑梗去世。
这个总是想着儿子默默流泪的女人,终于不用再流泪了。
而王绍军,在这个世界上,连最后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也失去了。
他再痛不欲生,也无可奈何。
命运的组合拳,招招击中王绍军的命门,打得他毫无还击之力。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
反而暗下决心:
即便孤独,我也要好好地活着,要让父母在九泉之下放心。
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去世的亲人为自己感到骄傲。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公职人员。
每一项工作,他都会全力以赴去做好。
只要是他能做的,从不推辞;能今天做完的,绝不放到明天。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在逐步退化,也许不久的将来,他就没法再工作了。
谁也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9年,而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每次上楼都很吃力。
如同一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借助扶手,手按着膝盖,一步一步地往上移动。
在工作上,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这一刻,他似乎有些害怕了。
本以为自己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当真正面临最糟糕的情况时,还是免不了情绪低落。
如果不能够独自行走,那岂不是“废人”一个?
成了废人,那之前对父母许下的承诺,又该如何实现?自己又该怎样生活?
他体会到了父亲去世前不放心的感觉,明白了奶奶的喃喃自语,更懂得了母亲偷偷抹泪的心酸。
(王绍军)
既然生活这么现实、残忍,与其窝窝囊囊地活着,何不大胆赌一把?
于是,他做出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辞职!
命运一步一步地将他推到人生绝境,他倒要看看,命运还会给自己什么样的考验。
没多久,王绍军就辞去公职,离开了郑州。
年,他坐着轮椅来到相对落后的中牟县。
他想:
哪怕不能行走,也要用智慧的大脑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牟县盛产大蒜,但当时的市场信息传递相对闭塞,经常导致大蒜滞销。
王绍军意识到,自己熟悉的网络优势,在这里可能会有用武之地。
就这样,他建立中牟县大蒜电子交易中心,把农户的存储信息记录下来,在大屏幕上实时向客商播放。
这个平台是免费的,他每天和农户们共享这些信息,并进行大蒜的网络交易。
虽然没有收取费用,属于义务劳动。
但这些信息都汇聚在这里,他也全面了解到大蒜的实时动向,于是他做起大蒜生意。
因为有了先进的网络渠道,年,他成功地帮助当地农民避开了非典的影响。
这一刻,命运仿佛向他露出仁慈的一面。
赔的时候都让他避过去了,正好赶上大赚的时候。
由此,他在5年时间里赚了一千多万。
同时,他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
年,王绍军的儿子出生了。
看着皱巴巴的儿子像个小猴子一样,他问自己:
作为一个残疾父亲,我能给孩子什么,怎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为有了孩子,王绍军的使命感更强了。
(王绍军妻子于书娟)
他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跟他一样受残疾困扰的人身上,希望自己能帮到更多的残疾人。
他开始在网上写博客“病友花园”,还建立一个叫“超越残缺”的论坛。
他想通过网络的方式,将更多的残疾人和病友凝聚在一起。
他说:
一个人独自战胜残疾很难,但一群人就会显得更容易。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一根木棍、两根木棍,都很容易被折断。
但一堆木棍放在一起,就不容易被折断。
同理,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但一群人的力量却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光芒。
年3月,论坛里出现一篇文章,名为《孩子,妈妈想为你活下去》。
作者是一位因伤致残的高位截瘫患者,名叫王双女。
因为长期在轮椅上生活,她得了褥疮,并且引发骨髓炎。
如果不及时手术,会危及生命。
然而,5万元的手术费对她来说,如同天文数字。
她的爱人也是一名残疾人,全家就靠爱人在福利厂每月元的工资生活。
文章里的每一个词,每一段话,都透露出她生活的窘迫和带血的无助。
王绍军被深深地震撼到。
随即,他与深圳的一家爱心组织取得联系,在网络上发起为王双女募捐的倡议。
同时,他还组织了一场残疾人画家作品拍卖会,募集到一部分善款。
仅用两周的时间,就为王双女筹集到手术费。
手术完成后,王双女将没有花完的元善款捐给了另一位病友。
王绍军的援助不仅救了她,还促使她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网络作家。
(王绍军当火炬手)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相关部门征集奥运会歌曲。
这让平时喜欢写作的王绍军,有了第一个真正的梦想,那就是要让自己的歌曲唱响在奥运赛场上。
他接连创作了《期待》、《爱的传递》、《捧起你的梦想》等歌词。
其中,为残奥会火炬传递创作的《爱的传递》这首歌,在数以万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歌曲。
歌词写到:
珠穆朗玛峰上圣洁的光芒,点燃手中的奥运火炬,我们开始这爱的传递。
也许,命运的苦难无法逃避,只要努力,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也许,心灵的伤痛难以忘记,相信自己,会走出人生的误区。
无论走到哪里,请彼此鼓励,无论多少风雨,要自强不息。
让手中的火炬燃烧希望,点燃我们心中久违的梦想。
让奥运的火炬像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爱的地方……
后来,王绍军将这首歌的版权,捐给急需救助的河北截瘫新娘尹书君。
他说: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爱的传递’的真正内涵与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王绍军获得奥运会火炬接力郑州站火炬手的荣誉。
这成为他曲折的人生中,一抹厚重的色彩。
年,王绍军本着抱团取暖的精神,与田超、王国胜、王伟立等残疾人企业家,共同成立河南省残疾人企业协会,并被推举为副会长。
年,王绍军被选举为郑州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他带领残疾人走出家门,到开封游览清明上河园,开展“助梦飞翔”公益活动。
带领大家参观残疾人企业,学习创业经验。
他希望能燃烧起残疾人内心的激情,用自己的勤劳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绍军)
年5月16日,对王绍军来说,这是个特别的日子。
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的荣誉称号,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领导说:
健全的人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绍军的脑海里。
也是这句话,又让他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
因为见过太多没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知道他们面临着各种生活绝境。
他们的痛和恨,他都经历过。
而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和自己去世的父母一样,为他们焦虑、煎熬。
他决定用行动去帮助更多残疾人,带给他们更多的光芒。
但是,在中国,就有多万的残疾人,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了。
到底要怎样才能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困境呢?
年,王绍军和妻子商量过后,拿出全部积蓄,创建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心。
此时,王绍军的四肢肌肉功能正在严重丧失,不仅要依靠轮椅出行,甚至上下车、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他还是决定要建设残疾人培训基地,帮助残疾人掌握就业技能,成功上岗就业。
因为做了十多年的电商销售,他想到网购会经常需要客服解决问题。
那么,让残疾人来担任网购客服,会不会解决掉他们的就业问题呢?
就这样,他前往深圳、杭州,寻求能接收残疾人的企业。
可是,想要促成残疾人就业,哪儿那么简单?
(王绍军与基地全员合影)
好在,王绍军用自身举证,让一部分企业接受了他的项目。
经过反复协调,最终,国内某家大企业承接了安置残疾人的云客服项目。
学成后的残疾人可以在基地,甚至在家里,就能成为企业的云客服。
一台电脑就能实现残疾人就业问题,一切都在紧张筹备中。
却不想,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王绍军,突然变得口齿不清,医院。
医生诊断,王绍军患上了脑梗。
左侧血管、主血管已经完全堵塞,强烈要求他卧床休息。
可刚出了抢救室,他就拿出了手机,通过打字的方式远程遥控,指挥工地施工。
他放心不下,担心施工人员对无障碍设施理解不够。
自己比他们更懂得怎么做才合适,怎么才能让残疾人生活起来更方便。
所以,即使不能到现场,也必须“云指挥”才放心。
终于,在残联的帮助下,王绍军建成了能容纳两百名残疾人同时培训的基地。
而且由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出资,学员可以在这里免费食宿培训3个月,不用担心任何问题。
年春天,基地迎来第一批学生,但只有十几个人。
他们中有肢体残疾、有脑瘫、有小儿麻痹……
每个人都萎靡不振,垂头丧气,一点开心的样子都没有。
这让王绍军的内心十分难受,他很不喜欢这种没有生命力的样子。
(基地人员的轮椅)
他强忍着内心的情绪,告诉他们:
3个月训练结束,如果能达到每分钟45个字的速度,就可以通过考试,正式上岗。
有人不愿意了,要知道一个正常人的打字速度每分钟是在40-60字之间,王绍军却拿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这对于残障人士来说,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山峰。
而且,在他们中间,有的人来自偏远农村,还没接触过电脑,还有的甚至不识字。
3个月能行吗?
是啊,能行吗?
这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在这之前还没有谁做过。
王绍军却说了一句话:
这份工作能让我们撕下残疾人的标签,但尊严,是靠我们自己挣的。
尊严,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
如果一生都苟且偷生般地活着,那即使给予他健康的身体,或许他也不会开心。
就这样,一场残疾人的马拉松开始了。
而这个过程,比王绍军想象的还要艰辛。
来自信阳农村的李香(化名),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而瘫痪,没上过一天学。
和丈夫离婚后,靠电动三轮车拉客养活两个女儿。
因为没有上过学,没有接触过电脑,刚来到基地时,她一脸茫然。
键盘上的大写拼音,她一个也不认识,坐在电脑面前她根本无从下手。
好不容易学会了拼音,可自己1分钟只能打一两个字。
3个月免费培训结束后,她每分钟最多只能打十几个字,跟基地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果还想学,就需要费用,可她没钱。
(基地学员李香〈化名〉)
就在李香决定收拾东西离开时,王绍军拦住了她。
他对李香说:
只要你还愿意学,费用基地承担,你接着学就行,直到你拿到工号。
在王绍军的鼓励下,李香日以继夜的刻苦练习。
三个月后,她终于顺利通过录入速度考试。
然而,现实又给了她一击。
王绍军在为她申请上岗时,按照对方公司的规定,像李香这样的一级残疾人是不能担任客服的。
这个消息,瞬间让李香崩溃了。
她觉得,这还不如不给她希望,给了希望又将它掐灭,这比死还难过。
为此,因为行动不便最怕出门的王绍军,两次前往浙江,和对方相关领导反复进行交涉。
面对对方的决绝,王绍军只能再度将自己的一级重度残疾证拿出来。
他说:
我也是一级残疾,残疾的程度不代表工作能力的大小。
越是重度残疾的孩子,他们越是需要一份工作。
如果将这道门给她关上,这不公平。
王绍军再一次说服了对方,并让对方从此取消了对一级残疾人的限制规定。
几天后,李香终于拿到上岗证。
那一夜,她激动的一晚都没睡。
她哭了又笑,笑完了又哭,两种情绪各有因由。
然而,李香还不算是最波折的。
(基地学员小裴〈化名〉)
小裴(化名)五岁时,在一场事故中失去双臂。
他连手都没有,怎么可能靠打字担任客服呢?
而且,在基地生活也不方便,没人可以帮他解决洗脸、带他上厕所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他每天都在想:走吧,回家吧,学不会、没法学……
他确实也这么做了。
但王绍军先后和他谈了17次话,甚至,把他从家里接回基地3次。
王绍军对他说:
不管行不行,你先努力,先去干。
哪怕到最后是真的不行,再说不行的办法。
万一行呢?
经不住王绍军的劝说,小裴决定试一试。
因为平时小裴都是用脚穿衣、吃饭,有一定的基础。
经过反复磨炼,他用脚打字的速度从最初的十几个,到后来的每分钟48个。
他成了唯一一个用脚打字的客服,甚至,还被评为优秀客服人员。
过往那个愁容满面的少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而他最开心的是,自己不仅可以挣钱给自己花,甚至还可以补贴家用。
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这里找到生活的希望,甚至找到了幸福。
王绍军将基地运营得越来越好,所有人都在朝着希望进发。
可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光是脑梗就犯了3次。
上肢肌肉萎缩也越来越严重,他拧不开矿泉水瓶盖,就连吃饭的碗也端不起来了。
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对他说:“你越来越虚弱了。”
为了让自己的双腿看上去不那么干瘪,无论什么时候,他都穿着宽松肥大的裤子。
(王绍军介绍二期基地)
而他又一次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建基地!
王绍军向来是一个说干就干,毫不退缩的人。
年,他开始扩建基地,甚至将招生规模扩大到全省。
这次扩建的楼房,拥有两部电梯,有长长的无障碍坡道。
一楼是教室,二、三楼是宿舍。
楼房建好后,能容纳人同时上课、生活。
新的桌椅陆续运来,电脑设备正在置办中,王绍军每天忙得团团转。
他四处谈合作,想为学生们寻找到更多的就业渠道。
甚至,他还安排中小学生来这里体验,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残疾人的世界,吸引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