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荐读那些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现在怎么 [复制链接]

1#

你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吗?

设想一下,你重新回到了花朵一样的14岁。有人拦在了你的面前,问你要钱,开始对你拳打脚踢,不断地扇你耳光......

你还好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受得住吗?

你以为都会过去的,但是情况变本加厉,多年以来生活如同黑暗随行,光芒好像已经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

“不愿意去想,但还是像噩梦一样。”

在别人眼里最美好的年纪,但对于有些人来说,那是“噩梦”。

29岁的小林到现在都没结婚。少年时遭遇的伤害,让他在遇到陌生人的搭话时,不得不“全副武装”。

“如果将来,你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被打时,你会怎么办?”

话音刚落,小林便回答:“打回去!用尽全力,杀死他们都不为过,这辈子我都不会原谅他们”。

说到“打”字,他的语调明显提高,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牙齿要紧,紧张无措。

“上小学时,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被其他同学欺负,那时大家都带‘小黄帽’,而我的帽子却一直被同学抢走,放在很难拿到的地方,他们把这种‘游戏’叫‘耍猴’。”

而事实上,比起小学时同学间的恶作剧,进入初中后,他的“噩梦”才开始。

“那会我比较弱小,就成了一些男生的欺负对象,突然被人拿书狠狠地砸头是最常见的,在学校走廊,莫名其妙被人踹几脚,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班里,一些人围着我,故意说一些很猥琐的话,然后还逼着我听,我不敢反抗,只能忍着。”小林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夏天,冷不丁就有一盆水从自己头上浇下来,夏天校服薄,蜷缩成一团,“我越出丑,感觉快要死了,可那些同学好像就越开心,围着我不停的笑。”

在遭遇这些后,他第一次求助老师,轻描淡写地向老师说起自己的遭遇,可老师的回答,让他再次绝望。“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有没有哪里没做好,同学们才会不喜欢我。”

父母远在天边,还有谁会帮你?老师只求班里不出事,而且那些同学都有混社会的朋友,他也不敢。”初中三年,几乎每天都会被欺负,却再也没有求助过任何人。

“这种伤害看不见、摸不着伤疤,却让他学习一落千丈不说,还觉得是自己很差劲,才会这样。”

他说,少时糟糕的经历让他自卑、敏感,还有些讨好型人格,也让他从来都不会联系以前的同学。

小叶今年大三,回想起中学时期有同学被欺负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初中时,班里有一名身材瘦小的男生,成了其他男同学的欺负对象。小叶回忆,一开始这名被欺负的同学还会反抗,但在换来一次又一次地拳打脚踢后,他妥协了。

“他开始讨好那些打他的男生,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被起了很难听的绰号,每天他的书都会被扔得到处都是。”

小叶说,自己也曾想过去声援这位同学,但被“警告”后,她也退缩了。

“老师都觉得,只要成绩好,班里不出啥大问题就行,这种事他们没过问过。而且欺负人的同学,在校外都有社会上的朋友,我们没人敢惹。”

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小叶曾和这些被老师们称为“差生”、被同学看作“坏学生”的同学谈心,在几次接触过后,小叶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其实并不‘坏’,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被老师‘归类’,处处受老师区别对待,班里同学也不愿意跟他们多接触。让他们慢慢有些自卑、叛逆。”

小叶说,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那时青春期的他们。

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曾经被老师深深伤害过的小慧认为,校园暴力,不单单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她认为,老师的辱骂也是一种“暴力”。

小慧说,自己在初二以前,成绩优异、性格活泼,直到初二新来的班主任接管他们后,每周班会流行投票选出谁是班里最闹腾、最爱说话的同学,那时她便每次都会榜上有名。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便我每天都不说话,班里依然会有人投我的票,说我吵闹了。”“所以最怕每周开班会,我都想逃学。”

小慧说,每次投票结果一公布,班主任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她“不要脸”,“这句话像刀子一样,让我无地自容,当时都想自杀。我给爸妈说过想转学,可是他们拒绝了。”

小慧说,从此以后,她总觉得班里同学在嘲笑自己,就像是自己真的干了错事一样,一直抬不起头,最后差点连高中都没有考上。

如今的他们都已是成年,但从前的经历,却像一道摸不见、看不着的伤疤,时时刺痛着他们的神经,甚至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轨迹。

一位网易云用户,在歌曲《不哭》底下评论:

他们永远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我会想起他们往我身上吐口水,用涂改液在我桌上写丑八怪。会记得他们在反击我时,叫我疯子。但他们却有人高中毕业时偷偷拍明信片跟我道歉。

对不起你,一两秒就能说出,而我这一生也不会跟你说,没关系。

知乎上有个校园暴力的例子:那个同学一米五几,五六十斤,单亲,爸爸是收破烂的,六十多岁,几乎没有生活来源。他长期被文科班的男生在厕所暴打,逼他吃过屎,用黑板擦往他嘴巴里塞。下楼梯时拖着他的脚,让他脚着地,烟头烫脸,举起来往地下摔,直被踢飞,十几个男的围着打,拳打脚踢,脱光衣服踢私处。

他不敢报告老师,家里人更不可能帮助他。没人知道,哪一根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了事件无法挽回的地步,真相才会大白于天。

集体暴力最可怕的是,即便你是旁观者,也会被异化为施暴者。集体的一致可以泯灭个人的良心、正义感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纳粹集中营都是集体暴力的典范,一个疯狂的集体是没有恶的下限的。

可是当一起又一起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惋惜一片中总是有许多刺眼的评论:“苍蝇不叮无缝蛋”“现在的孩子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我们应该开始思索一个问题:应该被反省的真的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吗?我想不是。

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孩子都走向了“死亡”,要么就是在自己的学校“社会性死亡”,要么最终承受不住这一切选择真的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也不禁反思:为什么有些孩子恃强凌弱?为什么无辜者求救无门?为什么学校成了有些人的战场?

事实是,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向家长和老师求助。因为求助得不到回应,所以孩子不愿再开口。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有些老师会习惯性各打50大板,认为两人都有错。

可紧接着,求助者很可能受到更严重的报复。老师无意的疏忽却纵容了校园暴力。可有时,孩子同样不能从家长那里获得帮助。

北大校长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每一对校园霸凌者的父母,都不无辜。

我们从不希望孩子成为施暴者,可孩子必须有制止暴力的勇气与能力。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李玫瑾的孙女在幼儿园中被别的小朋友抱起、摔下,脑袋上肿了个大包。

李玫瑾就鼓励她说,下次再这样,就两只手拽他的耳朵,疼了,他就放开你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运动、锻炼身体。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对身体的掌控力。

《游戏力》一书中提到,家长可以和孩子做身体对抗游戏,比如摔跤,并故意让孩子艰难的赢几次,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短片《打不倒的小女孩》中,瘦弱的女孩曾被语言暴力、被殴打。为了反抗,她坚定地开始练习拳击,并在拳击场上永不言败。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被欺负,并渐渐重拾了自信。除了教会孩子勇敢反抗,家长与老师也应该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