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8.html汉语中的“悟”字,其实很有意思。它左边是一个竖心旁,右边是“吾”。“吾”的引申意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意思为:一箭正中靶心。所以这个“悟”字作为动词使用时,其实说的是一瞬间的感觉,就像心思和想法被一箭射中了。这种恍然大悟之感,就是悟。
在千年文坛里,有很多诗都是靠一时的顿悟写出来的。随便举两个例子,年轻的李商隐曾遍寻高僧求学,后终于在大师点悟下写下了《北青萝》,最后一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历来被后世所推崇。而和尚契此在帮别人插秧时,也突然顿悟,写下了首《插秧歌》,其中“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成为千古名句。
咱今天要说的也是宋朝的一个和尚,俗姓周,大家叫他白云守端禅师。他自幼读书,善写文章,为人腼腆,性格拘谨。一看就是耐得住的好性子。有一天他见门外飞来一只苍蝇,佛不好杀生,他就在那细细观察,一朝顿悟,佛开空门。悟出来这首妙诗《蝇子透窗偈》,短短4句话28个字,说透了人生境界。我给大家念一念:
《蝇子透窗偈》
北宋僧人:白云守端
为爱寻光纸上钻,
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
始觉平生被眼瞒。
初看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只是首普普通通的诗。生活在唐宋的话,三岁小儿也能鼓捣出来。但如果你能再深入地看下去,就会在其朴实的话语里感悟到佛学里“色即是空”的道理。也就是说,守端此诗,虽然通篇无一生僻字,却写得入木三分,完美地诠释了色即是空的道理。
开篇第一句描绘出进了门的苍蝇想出去,寻着光亮贴在纸窗边往外钻。这让我想到两个词“无用功”和“围城”。体制里的人想出去,体制外的人想进来。第二句是说苍蝇虽然透过纸窗看到了前方的光亮,但就是飞不出去。你所谓的方向,或许就是死胡同。选择很重要,变通很重要。
次句“不能透处几多难”,是写苍蝇无法穿透纸窗的现实。苍蝇不明白光亮就在眼前,为何自己却硬是追寻不到呢?第三句“忽然撞着来时路”,指的是苍蝇急得飞来飞去乱撞时,无意中撞见了进来时的房门,终于成功飞了出去。最后一句“始觉平生被眼瞒”是诗眼部分,看见整个过程后,诗人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被眼前所见所瞒。
第三句是一个突发性的情况,苍蝇在无头乱飞中,忽然找到了一开始进来的路。你可曾迷失方向,忘记初心,在人间苦海中浮浮沉沉,最终把自己找不见了。第四句是和尚的猛然顿悟。在观察苍蝇的整个人生轨迹后,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很简单,每一个文字都不生僻,可组合在一起就是智慧。那只苍蝇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我们往回看下自己走过来的路,还是原来的路吗?我们的初心还在吗?
佛法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首诗虽然是在讲佛法,但不为表象所蒙蔽,坚持初心这一点,是所有人都用得上的人生至理,这也正是此诗能流传至今,成为一首千古名作的原因。
读完这首诗,大家就能明白诗僧的作品和一般文人的作品,在写作风格和思想意境上是有些许不同的。诗僧的作品,首首都有哲理,哪怕语言直白,也经常能发人深省。这一类作品,大家还知道哪些呢?欢迎大家分享。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