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立冬到了,虫季结束,开始每周三天在一所小学上室内的昆虫课。室内课十分枯燥,必须用自己的视频跟图片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即便如此,他们也依然想要跟着老师去户外看更多的虫子,而不是在教室听我叨逼叨。而我也只能无奈地说,夏天结束了,虫子越来越难找了。后来想,学校虽然小了点,但是也算有块小花园,里面种了些蔬菜,应该没有农药之类的,便拿出相机,想着要不给学生们看看自己校园里的昆虫吧,虽然天气冷了,但说不定能发现一些,蚊子肉也是肉嘛。1.蚂蚁帝国(一只大头蚁的工蚁)不过在一个纯人工干预的不到十平米的花园里,想要寻找昆虫,就不是靠经验了,完全只能靠眼神了。你需要蹲在那里,花费大量时间来找到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某种生物,完全是在探索了。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我,最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找到一群蚂蚁。(一群大头蚁正在搬运食物到台阶的缝隙中)蚂蚁就蚂蚁吧,那就学习蚂蚁了。这一看不要紧,回来一问大佬们,发现居然是有趣的大头蚁。孤陋寡闻的我一度把大头蚁的兵蚁当成了别的物种,后来才知道大头蚁是一类工蚁品级分化比较分明的有趣蚂蚁,就在于这个兵蚁的大脑袋上。只可惜只拍到一次大头蚁军团搬运蚯蚓干尸的过程,还没来得及准备专业机器,天气转凉,大头蚁们便已经钻进了木头缝里不再出来了。
(长角立毛蚁与大头蚁争抢立毛蚁尸体)
认识了第一种蚂蚁,这才发现,即使是这种非常荒凉的小花园里,蚂蚁的种类也达到了四五种之多。第二天就发现了跟大头蚁发生了战争的长角立毛蚁。长角立毛蚁工蚁带着战友的尸体与大头蚁作斗争,拍下了一个画面,给孩子们放映了,最后我跟他们打趣道:在你熟悉的角落里,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可远远比我们的想象力还要丰富。
(立毛蚁搬运战友尸体)
发现了大头蚁,长角立毛蚁,第三种蚂蚁就是某种小家蚁。这些小家蚁的身体都不超过2mm,一眼看过去,只能看到一个黑点在地上爬行着。虽然比不上前面两种蚂蚁的体型大,但是它们的秘诀就是足够小,也就足够能在这里生存下去。速度快的黑色蚂蚁是立毛蚁,而黑头红胸的喜欢成群结队的是大头蚁,在一个校园里的体育场上,已经有三种蚂蚁了。三种蚂蚁生活习性稍有差别,在微观世界的尺度上,它们的身体其实也是大相径庭,只是要分辨的话,那就需要更好的设备了。
(一只小家蚁)
这些蚂蚁都是已经对人类环境高度适应的类型,在人类大刀阔斧地对地球进行改变的时候,蚂蚁们作为最成功的真社会性昆虫同样有超高的适应力。只要有缝隙的地方,它们就可以无孔不入,将自己的王国驻扎在这里。更有甚者,只要有出现蚜虫的地方,就有一窝举腹蚁前来放牧,一边守着自己的牲畜,一边摆出自卫的架势,把自己心形的腹部举得老高。(放牧蚜虫的举腹蚁)(菜叶上的棉管蚜)蚂蚁的世界可以说是最神奇的,它们的巢穴隐藏了起来,它们的社会组织至今仍有很多是谜,无论是强大的帝国,还是游牧民族,每一种蚂蚁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与社会组织,这怎么能叫人不喜欢呢?(小区附近的刻纹棱胸切叶蚁,蚂蚁中的游牧民族,没有蚁后所有工蚁都可孤雌生殖的一种蚂蚁)2,蝇族与英雄(某种微小的长足虻)苍蝇我们都见惯了,但到底你见到的是不是苍蝇,这其实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把双翅目的蝇类统一认为是某种苍蝇,或者说是家蝇,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一只苍蝇趴在了一只毛毛虫身上,产下了自己的卵,我大吃一惊,拍照以后才知道这个是一种寄蝇。
(网图,一些寄蝇)
寄蝇不同于苍蝇,虽然长得很像,但是寄蝇并不是吃垃圾和腐烂食物长大的,而是对付毛毛虫的重要天敌资源,它们的生存方式就是拟寄生,成虫把卵产在毛毛虫身体里,然后直接把寄主杀死的那种。后来又认识了食虫虻,它的外形比较有辨识性,慢慢地你就知道了,哦,原来双翅目里并不都是吃屎的,还有很多是吃同类的。比如粪蝇,农场的牛粪上到处可以看见,然后查资料才知道,粪蝇是吃苍蝇的!(农场牛粪上的黄粪蝇,它们在粪便上活动,主要是为了捕食其它蝇类)蝇类总能颠覆我的认知,但是因为被一些文艺作品的影响,蝇总是恶心又可怕的,所以我也没有兴趣去了解更多关于蝇类的知识。直到自己在学校草丛中寻找昆虫,找啊找啊,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只只有5mm大小的小苍蝇,我想这应该是也是某种苍蝇吧,最后查阅资料,又是大吃一惊。
(感谢刘大鸭蛋大佬的鉴定,某种蝇科秽蝇属捕食性的蝇,看着粗大的下腋瓣,这肯定不是虻了)
是的,这又是一个我从未了解过的种群,秽蝇科。蝇类的名字都是一些不太好的词语,粪蝇,秽蝇,但是秽蝇却是实实在在的捕食性有瓣类,身上甚至干干净净的,跟自己的其他同类,完全是敌对的关系。秽蝇科都很小,但是却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图片上的小秽蝇捕食了一只只比它小一点的果蝇之类的,它在孩子们的菜园里来回纷飞,捕食这些微小的鸟类都难以察觉的小昆虫,直接保护了这片菜地。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我找到了一本年的《中国蝇类》,厚厚的两大本,都是各种蝇类的图片和资料,翻开一看,里面都是几十年来各种昆虫学家对蝇类的研究,从每一根鬃毛,每一条翅脉开始编号,鉴定,做实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比如卫生方面的如何防止腐食性蝇类的危害,植保方面的研究植食性蝇类的危害,还有生物防治方向的天敌性蝇类的研究。这些研究,或许从未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几十年的研究,汇集成了厚厚的一大本书,几千种蝇类,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鬃毛的编号,触角的形状,翅脉的归类,浩如烟海,洋洋洒洒,但都是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科学家的工作不同于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矫情,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空闲去做一些抒情的工作,只有一板一眼的对每一种我们不待见的昆虫的细细剖析,对我来讲,这些人同样都是无比伟大的英雄。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有多少是靠这些无名英雄默默付出才得到的?而昆虫学这门学科,在今天多了娱乐的用途,但不能忘记它本来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和昆虫的关系至今仍是敌对的,而这些英雄们的工作,正是我们前进的基石。
(另一种小型的长足虻)
(潜蝇科,植食性,在植物叶片上制造划痕的元凶)
3,生存狂虫
蚂蚁无法承受低温,它们不得不收集粮食躲到缝隙中,而其他的昆虫有些已经进化出过冬的能力,比如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的酢浆灰蝶。一些直翅目的若虫,同样随处可见的短额负蝗,在寒风中依旧可以悠闲地切着叶子吃饭。还有一些虽小却强悍的瓢虫,还有灰不溜秋的蛾子,从来不怕冬天,依然在到处游走着寻找食物,和寒风对抗。
不过接下来的寒潮它们能否撑过去,就是大自然未知的考验了,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未来我们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这种考验了。
(白天晒太阳的灰蝶)
(小口小口吃饭的负蝗)
(六斑月瓢虫)
(一只草螟,疑似早熟禾拟茎草螟)
(十二斑菌褐瓢虫)
(依然在生长的菜粉蝶)
4,最后的陨落与那些顽强的昆虫不同,大部分昆虫一年一度的生命轮回已经成为了它们的日常。
(一只艳叶夜蛾的后翅)
(死去的蝉)
(一直被吃空的螽斯尸体)
(只剩下壳的蜗牛)
几天下来,在立冬寒潮到来之际,就只找到了这些小虫子,还有更多的,更小的,就要更加用心地去找了,不过虽然是一个小花园,但是昆虫世界依旧是足够丰富多彩的。认识另一个世界,视觉的维度必须要切换成多重的,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和认知中的事物,往往就是看什么都像苍蝇,而我作为老师,不得不持续保持学习,告诉那些依旧充满疑问的孩子们,这个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而我们所学习的,所认识的,就是要去保护这个充满了奇趣与复杂的世界。银河制造
生活不易,点赞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