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西日报武乡,让乡村l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29.html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武乡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会议精神,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大力度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打通城乡环境治理格局,给农村垃圾找到了合适“归宿”,也让乡村振兴呈现“别样美”。
  “黑灰”村庄换新颜
  “现在我每天都会把垃圾倒在自家门口的垃圾箱内,到时候村里的垃圾车就会来收集,不用发愁生活垃圾堆在哪?真方便啊!”武乡县蟠龙镇温庄村73岁的村民杨效先最近见人就感慨,“原来村里是到处是黑煤灰,鼻孔都是黑的,现在干干净净,人的精气神也好多了!”
  说起温庄村,这里是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所在地,因煤炭资源的开采、运输,导致整个村庄环境都是黑黑的,汽车经过甚至常沾上一层厚厚的灰。“村里以前环境差,村民自己都受不了,特别是夏天,苍蝇成群,臭气熏天,有的村民出门,不得不戴上口罩!”谈起村里以前的卫生,村民们忍不住嫌弃起来。
  “蒙尘”数十年的“黑灰”村庄还能换新颜吗?温庄村的回答是:能!而他的“抓手”,是武乡县全面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一场全村人人参与的“比赛”。
  温庄村村委主任杨树伟说:“今年村里将取消垃圾池,家家门口配备大容量垃圾桶,做到每两天集中收集一次,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地保护环境。”
  今年当上村内保洁员的朱桃芬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村内的环境卫生变化太大了,一天下来,捡拾的垃圾很少,很好管理”。今年42岁的朱桃芬因为前年得了一场大病,不能外出工作,家庭负担比较重。村里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让她负责国道过村路段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每天巡逻两到三次。如愿在家门口有份工作的朱桃芬很是高兴。她告诉记者,这份收入解决了生活的燃眉之急,很珍惜这个岗位。
  与此同时,温庄村还推出以规章美行、风尚美德、家园美化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员带头,群众也被广泛迅速动员起来,绘制文化墙,写上文明语,图文并茂,让墙壁“说话”,倡导文明新风,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红色”村庄更宜游
  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大山脚下延伸到了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绿树掩映,花草簇拥、整洁有序,是它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里还是一方烙着红色印记的热土,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关家垴歼灭战就发生在这里。
  作为红色教育学习点,关家垴村不时有游客或组织前来追寻那一段浴血奋战的红色印记。“今年来村里参观、瞻仰、接受红色教育的人比较多。”对于这片热土,关家垴村村委主任关红斌很有感触。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先行。关家脑村大力推进环卫一体化建设,配备了15个村保洁员,实行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设置定点垃圾池,为每家每户配置垃圾桶,形成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同时,围绕打造红色旅游新村目标,投资20余万元修整路沿石米,整治河道米,在进村路栽植松树、柳树,干净、整洁成了关家垴村的“主旋律”。
  “垃圾不要随便扔,随手放入垃圾桶”“柴草不乱放,道路宽又亮”“环境整治一条心,建设文明新农村”……标语不仅印在街道墙面上,也逐渐刻在大伙心上。
  干净舒心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村民关卫伟谈到村内的环境卫生,话语中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村里可干净了,让人心情舒畅,晚上到小广场健健身、聊聊天,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啊!”
  乡村之“美”,不仅在于外表的环境之“美”,更在于人们在摒弃传统陋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之美。关家垴村积极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让“红色”村庄宜居更宜游村。
  “七彩”村庄变网红
  色彩艳丽的房子、鲜花、绿树、群山……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刚刚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村——武乡县蟠龙镇东坡村再一次惊艳亮相,七彩的房子错落有致宛如童话般。
  “猜猜这是哪?”东坡村村民郝大姐最近的
  东坡村支部书记连庆红说:“彩绘刚上墙那会儿,村民都说感觉怪怪的,但效果出来后,整个村子的环境都不一样了,村民说有种‘人在画中’的感觉。”
  从今年3月开始,村里按照“花园村庄”建设思路,开始全村彩化工程,同步进行的还有村内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现在我们走在房前屋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臭烘烘的,垃圾统一倒在垃圾桶后及时清运,苍蝇蚊子越来越少了。”说起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东坡村村民刘国峰说,这些年,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村里的户贫困群众顺利脱贫,生活越来越好,但由于基础设施、习惯观念等原因,村民为图方便,有乱倒垃圾的习惯。后来,村干部入户宣讲,引导村民从乱扔、乱倒垃圾入手,启动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现在村里多了整齐划一的大垃圾桶,垃圾车定时来清运。这两个绿色“回收站”,让农村干净了不少。
  “路硬化了,家家户户都配发了2个垃圾桶,餐余垃圾和白色垃圾分类存放,村路边隔几十米就有个大垃圾桶,垃圾车定时来拉走,穿黄马甲的4名保洁员上岗了,大伙卫生意识也提高了不少。”说起这大半年村庄环卫变化,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东坡村支部书记连庆红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村里长期保持干净整洁,今年取缔了村里的16个垃圾池,制定了村垃圾管理办法、清扫保洁制度,确保无垃圾留存。
  彩色村庄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文明新观念在农村逐渐落地生根。如今,村里风气变好了,村民钱包变鼓了,大家心里美滋滋的。美丽乡村建设让东坡村释放出发展的活力,处处透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学史力行向城乡卫生整治“亮剑”
  农村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武乡县大力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借助深入开展*史学习教育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东风”,武乡县主动向城乡卫生整治“亮剑”,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并按照行政区划分为6个镇6乡分村级网格,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域化”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整治门市牌匾、完善村规民约、村庄绿化等各方面工作,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抓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时,建立《完善城市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施方案》,提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武乡县同时投资万元,配备各型号垃圾车51辆,收运系统辐射范围覆盖全县各村。按照“户集、村收、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构建科学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全县保洁员数量达到名,通过专业APP,执行每日拍照工作场景签到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此外,武乡县今年划拨2万元专项财政资金,保障了环卫人员的待遇,极大地提高了环卫人员的积极性。
  前不久,武乡县还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观摩活动,实地检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并召开总结会议,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全力推动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
  眼下,在武乡县,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汇聚成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山西新闻网张文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