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一辈的人应该都经历过“灭四害”的年代,老鼠、蚊子、苍蝇等属于四害很正常,可是当时的四害名单当中竟然还有“麻雀”,这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所幸后来麻雀被“平反”了,可是种群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除四害”
在这种保护之下,麻雀的种群得到了恢复,甚至隐隐有些“泛滥”的趋势。那么,为什么现在麻雀泛滥却没有人敢抓了呢?明明没有灭绝的风险为什么还要被保护呢?
麻雀的“悲惨过往”
如果麻雀也会写字,留下历史,那么它们一定会记录上世纪中期遭受的严酷对待,这段“悲惨的过往”或许会被每一只麻雀铭记。作为一种身形小巧的野生鸟类,麻雀算得上是和人类接触非常频繁的一种鸟了。
麻雀
那时中国的麻雀基本是以家麻雀为主的,这种麻雀与山麻雀比起来颜色稍淡一些,并且尾巴没有明显的分叉。由于翅膀比较短小,麻雀的飞行能力并不好,无法保持持久的飞行,飞行高度也只在10米到20米左右。
不过,虽然生性还是比较机警,但是麻雀并不是特别害怕人们,可能是觉得只要人来靠得不近,自己就能够逃脱。所以这些小家伙不是站在城市中的大树上叽叽喳喳,就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玩耍,显得十分活泼。
站在树上的麻雀
本来那时麻雀与我们相处的还是比较愉快的,可是随着后来“灭四害运动”的开始,使得中国的麻雀一族陷入了危机当中。
根据资料来看,当时人们拿着大喇嘛或者铁制品让其发出很大的动静,致使立于树端的麻雀们四散奔逃,在无处可停留的情况下,大量的麻雀跌落在地下,有的被抓走有的则被打死了。
赶麻雀
总之,当时灭麻雀的运动基本是全民参与的,并且效果还非常好。从现状来看,当时的“四害”当中恐怕只有麻雀受害最严重了,毕竟它的目标比较大,又生活在人们可以看到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麻雀这不是第一次“遭罪”了,此前有不少国家都误以为麻雀是偷吃粮食的害鸟。所以就算不会灭杀它们,也会将其四处驱赶,确实是非常倒霉了。
麻雀群
当时我国认为麻雀有害也是因为这一点,因为麻雀确实经常在人类的农田附近流连,看起来就像是在偷吃人类的谷物。
可是随着麻雀在各种灭杀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少,虫灾也跟着出现的时候,大家渐渐明白了,麻雀在田地当中活动,可能不是在偷吃粮食,反而是在消灭各种害虫。
小麻雀
因此从年之后,我国的动物生态学家提出,要为比窦娥还冤的麻雀平反,为它摘掉四害的帽子,让臭虫替代它。
在这种情况下,小小的麻雀确实得以喘息了,可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开始吃“野味儿”了,作为比较常见的野生鸟类,麻雀又成为了人们祸害的目标。
保护麻雀
资料显示年时,有媒体曾报道,仅北京每年被用以果腹的麻雀就超过万只,更有甚者将麻雀出售给餐馆或外贸公司,或者将麻雀制成罐头销往境外,价格不菲。
由此可见,麻雀的悲惨过往一页纸可能都写不完,它们算得上是命途多舛的鸟类了。不仅要为人类的误解背上黑锅,还要为满足人类的的口腹之欲,付出惨痛的代价。
小麻雀
不过,时隔多年,麻雀的种群似乎得到恢复了,数量也越来越多,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敢抓麻雀了呢?
为什么要保护泛滥的麻雀?
咱们在上文中提到,麻雀先是在灭四害运动当中受到了攻击,后来又成为了著名的野味儿,在这种连环打击之下,麻雀的数量越来越少。
我国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