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便池里的苍蝇有什么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拖尾现象”对设计更新的影响,涉及室内设计功能演变趋势、城市更新中的景观设计活力、设计行为心理应用等方面,由此表明生活方式和设计的相关性。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厕所小便池的下水口附近为什么蚀刻了“苍蝇”图案?它对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拖尾”惯习对提升更新设计活力又会有哪些帮助?本文将为您一一解读。

近年来,“生活方式”一词被设计领域广泛提及,这个原本属于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专业词汇,越来越多地引发多学科的跨界探讨。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面临相应的快速演变,设计作为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资料及其使用方式创新的应用学科,其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拖尾现象”正是源自生活方式变化的一个概念。

在设计学领域,笔者将“拖尾现象”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不同阶段的生活方式共同存在或生活方式的延续。共存的生活方式不仅反映当下特征,还会部分保留曾经一段时期的特征,生活方式的发展如同松鼠,向前发展的同时还拖着长长的尾巴,而这条尾巴就是“拖尾现象”。

中国台湾宜兰鄂王社区光大巷长椅更新改造设计

建筑师黄声远在中国台湾宜兰的鄂王社区光大巷更新改造设计受到了居民的喜爱。黄声远的设计策略是将社区居民喜爱户外乘凉交流的习惯延续到墙体拆除设计中,并多次与居民交流,最终成功说服居民。拆除后的墙体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边界形态和墙基,实现了空间的开放性,在功能上转化为公共景观长椅,居民们可以在此处更好地进行户外休憩、公共交流,保持了社区环境的活力。由此可见,在更新设计中充分考虑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的“拖尾”,对于提升更新设计活力具有帮助。

设计行为心理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发生时的内在逻辑,人们在任何环境中都会选择有利于自身或习惯性的活动方式。对于公共生活环境中消极的“拖尾”惯习,设计或许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行为方式或文明理解,但至少可以倒逼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的合理性,使公共设施更加符合人们的行为目的和使用心理。

胡同里的共享城市家具设计实验

设计师将具有一定设计美感的景观设施、景观家具作品置入胡同公共空间中,希望通过景观小品的艺术性与整洁度提升公共环境品质。但在案例投入后的照片中不难发现,胡同居民似乎更愿意选择原有熟悉的桌椅板凳进行公共活动。此类“偏差”也体现在许多乡村地区的新建景观设计中,比如按照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乡村景观设计,往往在建成后因缺乏居民的参与度而变成“形象工程”。笔者认为其问题的根源在于,设计者并未有效地将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活动惯习的“拖尾”在新建环境中与设计相结合。

符合行为心理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公共生活方式行为。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厕所小便池里的“苍蝇”。男士厕所的小便池下方往往是排泄污渍较多的地方,有的男厕常采用“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标语劝说引导,但通常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引起部分人的逆反心理,而越脏的如厕环境越会使下一个行为主体更加“渐行渐远”。

阿姆斯特丹机场厕所小便池里的“苍蝇”

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厕所小便池的下水口附近蚀刻了一处苍蝇图案,以刺激男性天生的“射击”心理,自然拉近了如厕者和小便池的距离,以便清洁,据说可减少约80%的排泄物外溅。相反,如果公共设施的设计违反了环境行为心理,则可能强化负面的生活方式拖尾行为,比如分布间距不合理的垃圾桶、使用高度不合理的冲水按键等。由此可见,通过行为心理的设计引导,有助于促进公共设施设计的合理性,改良公共生活方式中的“拖尾”惯习。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年第2期

《生活方式“拖尾现象”及其对设计更新的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