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328117978671209&wfr=spider&for=pc引言
在朝鲜战争中,但凡进入战场的官兵们,大都抱着以身许国的心态。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尽管大家都愿意为国献身,但不管怎么说能够活着当然更好。王扶之将军就在朝鲜战争中有过一段死里逃生的经历,他因为爆炸被埋入坑道,但却多亏了两只苍蝇,得以重返人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王扶之出生于年,别名王硕,他的家庭是陕西省子洲县普普通通的贫农家庭。但他年仅五岁时,母亲便已过世,之后便是父亲和爷爷将王扶之拉扯长大。因为家中实在贫困,为了糊口,王扶之的父亲不得不带着他到远房亲戚的家中打工。王扶之也成为这家人家中的放牛娃,父亲认为无论如何要让儿子认字读书,所以求着人想方设法地将王扶之送到私塾学了三个月。
▲王扶之将军
这三个月的学习也成为王扶之的文化启蒙之旅。王扶之12岁时接触到了活跃在延安一带的陕北红军,王扶之想要加入这支队伍,当时他虽然年幼,但依然觉得红军队伍与众不同。当时王扶之只有12岁,但好在身高已经长到1米6左右,他便谎报年龄加入了红二十六军“少共营”。很快,王扶之就先后成为了共青团员和共产*员。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军队
在加入革命队伍后,王扶之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王扶之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在当年10月,他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人员之一。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扶之所带领的部队表现非常优秀,打出了中国志愿军的雄风。年8月,王扶之率领着39军5师在津江以东的阵地坚守,敌军一直试图夺取这个阵地,便采取了大轰炸的方式炮轰志愿军阵地。
02
当一次炮轰来临时,当时是5师代师长的王扶之和作战参谋正在研究战况,当时随军的新华社记者刘鸣在一边撰写战地报道,这个山洞被突如其来的炸弹击中,王扶之等7人全部被埋在了山洞中。王扶之被爆炸掀起的气浪推到了坑道尽头,一堆乱木碎石将他埋了起来。山洞中的7人,除了王扶之和另外两名同志之外,其他的都当场牺牲。
▲负伤后的王扶之将军(中间)
三人卯足全身力气,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才从乱石堆中爬了出来,但此时山洞已经被结结实实地埋了起来。山洞里没有水或者食物也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王扶之等人除了被动的等待救援之外,别无它法。为了向外面的战士们传递信息,王扶之等人尝试用力敲击脸盆、水桶、饭盒等物,想要发出声音,让人知道洞中还有人活着,但是由于洞口已经完全被掩埋,这些声音并没有传递到外面。
▲被掩埋的山洞
幸存的三人都知道想要活着等到救援必须要有水。他们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尿液收集到一起,以备不时之需。漆黑的山洞中伸手不见五指,他们也无法得知时间到底过去了多久,但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洞中的空气已经越来越稀薄,干渴和饥饿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们。死神似乎已经光临这个黑漆漆的山洞,随时可能获取他们的生命。
▲朝鲜战场上的彭德怀元帅
就在近乎绝望之时,三人听到了隐约的挖掘声,他们开始振作精神,互相加油打气,鼓励着战友一定要活下去。事实上,山洞外的战友们一直没有放弃救援,当彭德怀司令员得知王扶之等人遇袭被埋后,立即下令,要求救援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抢救王扶之等人,就算王扶之等人不幸牺牲,也要将遗体找到。参加救援的战友们轮番上阵,努力挖掘,想要尽快将王扶之等人找到。
03
当时有一位指挥员曾经告诉参加救援的士兵们,要注意观察洞内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征兆。艰苦的救援工作持续了30多个小时,王扶之等人在洞内也已经坚持了30多个小时,此时,救援战士们突然发现从山洞的一道缝隙中飞出了两只苍蝇。这就意味着山洞中还有空气,那么就可能还有人活着!大家顿时信心大增,尽管已经疲惫不堪,依然加快了挖掘速度。
▲接受采访的老年王扶之
清代文人丘逢甲在《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中写道:“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在被困整整38个小时后,王扶之以及另外两名战友被成功救出。王扶之后来在采访中认为,如果没有那两只苍蝇飞出外面的救援人员,说不定已经放弃了。
结语
王扶之将军在多年后回忆此事时,曾经感叹地说,如果不是有那两只小小的苍蝇从缝隙中飞了出去,兴许自己已经死在了朝鲜战场上。据说从那之后,王扶之将军便再也没有去拍过苍蝇。
参考资料:
《离骚》
《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