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31649.html说起教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于教师都有不同的感情。有些人怀念恩师、有些人害怕老师、有些人痛恨老师、有些人感激老师.......。现在看到这个问题的你有没有想起老师,是感激还是痛恨?能不能理解老师体罚的目的?能不能原谅老师?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什么不好好“传道受业解惑”而要体罚学生呢?
血淋淋的教训也阻挡不了教师手中的教鞭
1、五花八门的变态体罚:学生因为老师的体罚患上精神病、让学生当众脱裤子、吞吃大便、耳膜穿孔、吃苍蝇、舔屁股、让学生互扇耳光、被烫伤等等深深的刺痛了人们的心,看见这样的信息人们只有愤怒,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当事“教兽”。这样的教师就不能称呼其为老师,他不配。这样不堪入目的“教师”必须清理出教师队伍。
网传年3月26日晚,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中学,周某等位被班主任酗酒后狂扇数耳光并捏紧拳头在孩子胸口上狠狠捶了数拳。
2、体罚学生的沉重后果:对于严重的体罚学生事件,害群之马一般就会被清除出教师队伍,而且会面临刑事处罚,对于这样的“老师”我觉得处理的很正确,千万不能让他们继续祸害学生。许许多多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权益、败坏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年5月23日凌晨4时36分,山东郯城县新闻和网络管理办公室官方微博公布“家长反映学生被体罚”一事最新进展:教师韩某体罚学生致其构成轻微伤,目前已被依法行政拘留,且被教育部门开除。
体罚是教师性格、情绪主导的行为
教师的性格特点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脾气暴躁,遇事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就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当老师后,看到不对的事、不顺心的事,就表现出暴躁冲动的举动。体现在教育学生就是暴跳如雷、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最后伤害了学生,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古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确如此,最近刘国梁又上了微博热搜,不过这次上热搜却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7岁的女儿。在U.SKidsGoft世界高尔夫锦标赛中,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以总杆数杆获得女子7岁及以下组的亚军。网友表示:虎父无犬女,意料之中的事。长大之后我就成了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刘宇婕之所以能这么优秀,基因是有一定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原生家庭给她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教师缺乏爱心和耐心
1、老师缺乏爱心是教育的大忌,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从事教育事业。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眼中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看到的是成绩、看重的是分数,要的是学校奖励的优秀,争抢的是先进名额。心中只有“权力”和金钱。
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黑人贫民窟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名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查考外,其余名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
2、没有耐心的老师是教育不好学生的,老师的耐心会换来学生的“耐性”,老师越有耐心学生就会慢慢耐着性子跟着老师学。因为你的耐心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01、教师没有耐心的原因
教师没有耐心是因为教育没有耐性,过分追求教学成绩导致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阐述了教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现在教育变成了教怎么考好成绩,而真正育人被迫变成了次要的了。有好成绩意味着就有好前程。从小学到大学,让家长津津乐道的是孩子的成绩,让老师对学生刮目相看的是成绩,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就是对成绩最好的诠释。
“千人千面、百人百性”,教师的性格决定了对待学生的态度。有些老师对学生是春风拂面般的温柔;有些老师对学生是恩威并施,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过错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态度;有的老师对学生是“吹毛求疵”的苛求。02、小结:没有耐心、缺乏爱心的老师注定教育不好学生,对学生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学生就会远离,对学生只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师的管理水平有限,从而觉得体罚效果明显
1、对于新教师,刚开始进入教学生涯,对于学生不太掌握,潜意识中的“师道尊严”思想比较重,认为学生犯错就要惩罚,老师就要通过给学生施加压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往往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处理学生问题走向极端化。比较常见的是“小题大做”、“拿着鸡毛当令箭”。
2、教师的管理方法陈旧、思想迂腐,管理学生常用以前的“先进”经验:体罚。思想中一直认为“娃娃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认为犯错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喜欢用“江上易改,本性难移”教训学生。导致和学生的矛盾加深,学生犯小错也不会容忍和耐心教导,觉得学生怕老师就达到目的了。喜欢听到别人说;“你的学生,非常害怕你”,不但不会反思反而会沾沾自喜。
体罚学生自以为是的认为是教育学生和教师自私的表现
01、教师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毒害不浅。家长常说只有老师和父母是一样的心理,都希望孩子学好。最关心学生的除了家长就是老师。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误读。在师道尊严的诱惑下,自以为是的随意践踏学生的尊严,没有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怎么可能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呢?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就会产生隔阂、矛盾。当学生出现问题就要让学生明白”尊重“的意义,学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吗?体罚只能是“屈打成招”。
02、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评比、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职称晋升,就会把影响自己利益的学生错误放大,通过体罚让学生进步是为了自己的“成绩”。现在对于教师的考核就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成绩不好就说明教师不优秀,这也是导致教师做出“出格”行为的原因。
03、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教育工作不注重思考,不懂得不断学习提升,一直在坐吃山空。从而影响管理能力的提高,遇到问题只会简单粗暴的处理,绝不容许学生的反驳。当自己的“尊严”被学生挑战时情绪就左右了他的理智,在冲动中伤害学生,同时伤害了自己,事后被处理时才知道“冲动是魔鬼”。
对法律的不了解和侥幸心理导致出现体罚学生的行为
01、许多教师在体罚学生后才知道自己是法盲,才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了,才知道教师是干什么的。老师平时都没有学习法律法规吗?每学期开学前都会不断学习,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写师德师风承诺书等等,可是就“写”了一遍,根本没有学。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就会觉得自己冤枉,也没有过分的处罚学生,怎么就犯法了呢?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先学会保护自己,不然就会失去教书育人的权利。
教师必须要学习的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8、《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0、有关教师师德师风的规定。
02、侥幸心理在作怪。
当教育学生时,有些老师由于处理问题简单,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学生也就是孩子采取暴力手段。认为自己的大嗓门、手中的教鞭作用最好,从而习惯性的运用这种手段“教育”学生。体罚的为什么不是大学生呢?因为小学生,在身心上处于弱势,教师就利用自身的“优势”打压学生。
许多老师在体罚后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觉得自己的行为算不上体罚,只不过是对学生的“警告”。可是法律没有给予教师体罚学生的权利,教师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就是不合法的,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最后无法面对。
给老师们一点建议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前程、请放下手中的教鞭,用耐心教育学生,因为你要教书育人一辈子,而不是为了发泄怒气“管教”一阵子。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也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的心灵,才能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所以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同时,当教师还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关心。
结语
不管在什么时候,教师先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为,是不是符合教师的身份?一定要注意不要带着情绪教育学生,更不要自以为是的教育学生,要不断学习进步、不断修身养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爱心、耐心,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孩子就像有不同花期的花朵,我们一定会欣赏到他绽放的一刻。不要过分苛求成绩(学生和自己的),依法从教。千万记住“冲动是魔鬼”,学会保护学生和自己,教育之途且走且珍惜,不要因为自己的“一鞭子”抽掉自己的一辈子!
郝老师是一枚初中物理老师,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同时希望看到文章的家长朋友理解和支持,谢谢大家!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尖锐的批评,我一定虚心接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拿来借用,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联系我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