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亲戚聚会,哪个话题能瞬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学习成绩,绝对是其中之一。
虽然大家都注重学习,学生希望自己考个好成绩,家长希望孩子爱上学习。但是很可惜,学霸总是极少数。
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不如看看亚马逊网教育类图书销售冠军,豆瓣教育学冠军——《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并给出了对应的建议。
按照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之间有差异和如何提升学生能力的顺序,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学。
一、学习的本质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1.学习的动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学好,首先要产生兴趣。
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那学生明明对知识有兴趣,为什么还不喜欢上学呢?
用书中的一个认知原理回答:
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但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事实,人类在做大部分决定的时候,不是用思考,而是用记忆。
回想一下我们学脚踏车的经过,刚开始要全神贯注地保持身体平衡,才能不摔倒,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可以和同学们一路说说笑笑,没怎么把心思放在骑车上,就安全地回到了家。
开始我们得用大脑聚精会神地思考,如何完成骑脚踏车回家的任务。后来熟练到自动驾驶,不需要思考,只用记忆,就可以完成骑脚踏车的动作。
对比一下刚学车的紧张和熟练后的放松,我们可以知道,一直思考,会让大脑感觉很累。但是如果完全不思考,也会觉得这个事情没什么吸引力。最享受骑车的阶段,是能把握平衡但要稍微用心才能玩技巧的时期。
我们的大脑喜欢有一定难度,但能够解决的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踮踮脚脚就能达到的程度,这会让我们特别愉悦和满足。这个程度的思考难度和天生的好奇心最搭配。
因此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持续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比如课程太难,超出了能力范围,或者是太简单,让人觉得无聊,都会失去对大脑的吸引力,让学生失去上学的兴趣。
2.学习的目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记住各种各样的具体信息吗?那人脑或许比不上一个智能手机。上学的目的,是要学会抽象思维。
当学生掌握了抽象思维,可以透过表象看到深层规律,将原有的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上,能解决新问题,才算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这个过程简单吗?
先想想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让你认识各种昆虫的?
当你第一次看见苍蝇,爸爸告诉你,它是一种昆虫。后来你又见了蜜蜂,还见了蝴蝶,妈妈说它们都是昆虫。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是昆虫?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你,昆虫是有六只脚,身体分成三节的动物,有的还有两对翅膀。
那当你见到蚂蚁,可能还要嘀咕一下,没翅膀算昆虫吗,不过看到蜘蛛,你可以非常确定,它不是昆虫。
看,这就是你学会昆虫的概念的过程。
从苍蝇蜜蜂蝴蝶这些具象,到达昆虫定义这个抽象概念,是第一步,把昆虫概念运用到判定蚂蚁和蜘蛛身上,这是第二步,把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上。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再迁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当我们接触的是可以看到的东西,理解起来或许比较容易。如果接触的是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力学,比如原子,比如历史事件的起因等等,能理解某个具体的问题就已经挺难了。
从这些理解起来都有难度的知识深入下去,寻找统一规律变成抽象概念,还得迁移到新问题上,那更难。
举个不太合适的例子,像你让一个刚进厨房的人,看你用一分钟时间,用刀剔掉了鸡腿上的骨头,然后要求他用同样的手法,一分钟内剔完一个鸭翅膀。大概就是这个难度。
学会抽象思维,不是简单的事,知识的迁移更难,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得到的。大脑不喜欢太难的思考,还缺乏立即反馈的激励,要达到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一件漫长艰难的事情,这也是学生不喜欢上学的一个原因。
3、学习的效果
我们验证自己是否学会了一个知识,常用的方式是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它。
怎么记住?咱们直接上结论: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死记硬背常常过两天就忘了,比如历史课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时间。
大脑在接受一个新知识时,是先放在短时记忆里的。短时记忆的空间很有限,普通人大概能同时记住七个片段。如果又有了新知识,现有的知识就会被挤走。
怎样才能记住?要把新知识转移到长期记忆里。这个过程,需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需要思考。
比如大名鼎鼎的费曼学习法,核心理论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遍刚学过的知识。
如何用自己已有的思维和表达知识,去表述新知识,这个思考过程,可以把新旧知识连接在一起,把新知识转移到长期记忆里。
机械式记忆,填鸭式教学,极少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们花费许多时间精力,还记不住。这种做无用功的挫败感,大大挫伤了学生们上学的意愿。
总结一下,
缺少适宜难度的思考,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难以理解接受学习目的很难达到这个事实:学会抽象思维是个漫长艰难见效慢的思考过程;
缺乏思考,记不住,学习效果差;
这三点,都是造成学生不喜欢上学的重要原因。
二、是什么决定了学渣还是学霸?
学习,仅仅是大脑的事情吗?
如果按照学习在人体内进行的空间来说,的确是大脑的事情。
假如把大脑看作计算机,硬件当然有优有劣。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对于智能有很大影响。
在20世纪,根据数据统计结果,科学家们认为50%的智能归于基因,而且年纪越大越明显。大概是从小孩子的20%到大孩子的40%,再到后来的60%或者更高。环境因素只占10%。
但20世纪80年代很多国家智力测验得分猛然大增,科学家福林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个新假设:
基因因素让你探寻或选择不同的环境。
比如有人天生运动细胞欠缺,但认知能力强,自然而然,他不喜欢做运动,更喜欢看书。周围人会因为看书这件事注意他赞扬他,更激发了他看书的动力。基因和环境共同对智能起作用。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基因会让人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环境,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大脑硬件的水平。
硬件不能轻易变化,那智能是固定的吗?
当然不,还有软件呢。这些软件中,学习的心态,对智能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认为,失败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说明自己很笨,那他很可能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笨,就不再努力。
这样,别人说起他,或许会说,这个孩子不笨,就是不努力。他觉得这里有一种暗含潜台词,只要努力,就能考个好成绩,比起那些天天努力还成绩差的人,强多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时机,可以趁机找到自己的不足,那么,他面对失败时,不但不会觉得沮丧,还会觉得开心,甚至感觉这是一个机遇。
历史上很多发明都是这么来的。比如,卫生纸。
年,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买了一大批纸。本来正常的业务,却碰上了天灾人祸。
负责采购的员工想赚个差价,买了便宜的纸,还用了普通的货船运输。结果,这批薄薄的纸到了目的地,已经变成皱巴巴的了。
亚瑟史古脱在卷纸上打上洞,让纸容易撕成一小张一小张使用。史古脱给这批纸起了个新名字:桑尼,推向火车站、饭店、学校的厕所,结果因使用感好大受欢迎,成为了公司的盈利新品。
不论面对的是学业还是商业,害怕失败还是不畏失败,这两种截然不同心态,决定了一个人是一败涂地还是越挫越勇。
最终结论,学渣还是学霸,是智能和心态共同决定的。
三、如何逆袭让学生爱上学习?
根据《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的认知原理,让学生爱上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正确心态,让学生有自信,有耐力。
脑科学已经证实了,我们的大脑即使在成年后还在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大脑的确是越用越聪明的。
基于这个事实,表扬学生时,夸奖努力而不是天赋,夸奖过程而不是结果,营造失败是很正常的氛围,可以培养起学生认为自己能学好的自信。
还有,不要着急,学习就和减肥一样,是个漫长的过程,把大目标分解成可以踮踮脚可以够到的小目标,更容易成功。
2.多增加各种知识。
科学家们通过阅读理解测试发现,背景知识和事实性知识掌握得多的孩子,得分远远高于没有相关知识的学生。先明白题目说的什么,才能思考答案。
很好理解,一个整天出去旅游的孩子,或许不用地理老师教,就知道各地的名山胜水。天天踢球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生物课里讲的乳酸。
让学生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领域,带他们去博物馆科学馆,和他们交流不同的话题,见识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参加各种活动,这些都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个点有兴趣的时候,趁机引导他思考,或许不用别人说,他就自己去学习找相关知识了。
3.掌握记忆的技巧。
什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故事。
把知识放在故事里,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英雄打怪通关的故事,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英语,很多学霸都建议看英文原著。比起背孤零零的单词和干巴巴的语法,三天就忘了,这一个个故事更有吸引力,那一段段精彩篇章,或许很久以后还记忆犹新。
还有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各种记忆技巧,比如思考赋予它一个故事或意义,比如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可以多用具体的例子做类比。
当然,最有效的记忆方法之一,绝不能少了费曼学习法。
让孩子放学回来,给爸爸妈妈讲讲今天都学习了什么,让他们动动脑筋思考一下,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记忆效率。
4.有效练习和总结。
很多人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从小白到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
那单纯地重复一万个小时有用吗?如果有用,那大概所有工作时长相同的人,技能都应该一样。可我们都知道,专家只是少数。
必须通过有效练习,才能提高水平。有效包括有提高水平的意愿,有专业人士的反馈,完成没有直接关联的任务。
看看奥运冠军们,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有要当冠军的意愿,有教练的指导,还会完成与比赛项目无关但可以提升体能的各种训练。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总结。
我们常常看到教练和队员们在一起回看录像,看自己的也看别人的,他们是在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放到学习里,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方式。
跟随《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通过探讨学习的本质,了解学渣和学霸的决定因素,对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这个问题,或许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希望最后的几个让学生爱上学习小建议,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