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丹面前,人人平等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贴近你心?

作者:山野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最近哪个主持人热度最高?

朱丹。

接二连三的主持失误,让她成为网友群嘲的对象。

第一次犯错,是把张丽娜叫成周丽娜,把娜扎叫成*;第二次犯错,是把陈立农叫成了赵立农;第三次犯错,是把马思纯叫成了王思纯。

视频/文化小硕

身为主持人,连最基本的职业要求都无法胜任,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有人笑称:无论你的名字多复杂难读,无论你的地位声望多高,都难逃被朱丹喊错名字的宿命。

此谓——朱丹面前,人人平等。

虽然朱丹每次都会为此道歉,声称下次绝不再犯,然而却还是再次失误。久而久之,这种“不专业、不敬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也透支着她的信用额度。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凡事讲究事不过三。

你身边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群人?

他们三番五次犯下低级错误,给别人带来麻烦却不自知;

经常因自己的失误连累团队同事,并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每一次犯错,他们看起来很自责,却有无数理由为自己开脱......

生活中经常犯错的人,损人不利己。

毕业后和大学室友合租,发生了一些闹剧。

她人不坏,性格也挺阳光的,但有一点让人抓狂,那就是做事毛手毛脚,经常因粗心大意给别人带来麻烦。

比如洗完澡从来不把积水擦干,脱落的头发从不清理,出门经常忘记关空调......

以至于别人上厕所时,好几次因地面打滑险些摔倒;当头发打结堆积到一定程度,只能集体花钱找师傅疏通下水道;到了月底,水电费的账单也是高得离谱。

每一次犯错,她都表现得很愧疚,一副痛定思痛的样子,可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错误该犯还犯。

最严重的,是她回家开门经常忘记拔钥匙。尽管强调了很多次,可她还是无动于衷。最终家里进了小偷,钱包电脑悉数被盗,大家也闹得不欢而散。

是没长脑子吗?显然不是。

说到底,是态度问题。就像朱丹频频喊错名字,不仅是“不专业”,更说明了她对当事人不尊重,对这份工作的无所谓,以及没考虑过这种失误会给主办方带来多大的损失。

要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你看似微小的错误,也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烦恼。

不要拿你的失误,去挑战别人的包容。

知乎用户

刘进步分享了妈妈在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

我小的时候,每当家里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碗碟或者玻璃器皿后,妈妈都会特意用透明胶带把碎掉的瓷片或玻璃渣缠绕包裹在一起,然后再丢掉。

最初我不懂为什么妈妈总要多此一举,反正已经碎了不要的,直接扔了就好啊。她说,碎片很锋利,很有可能会割伤环卫工人或者拾荒人、流浪者的手。

这些人本身受医疗条件所限,受伤后往往选择自愈,所以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发炎感染。用胶带缠绕可以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现在我和我的家人,以及身边很好的朋友都有这个习惯。

担心碎掉的瓷片误伤到弱势群体,是一种人文关怀。做事考虑后果,更意味着良知。

因为你担心别人会因自己的无心之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下一次请在生活中多多留意,为身边人和陌生人带去善意。

图/CC0

曾经不正视的小错误,工作后会以不同的形式惩罚你。

小时候考试粗心,数学题答案多写了个零,以为无伤大雅,下次注意就行。

结果长大后在财会部门工作,给客户转钱时多打了一个零。仅仅是一个数字的低级错误,却让公司承担了10倍损失。

小时候写作业从不检查,因为怕麻烦,自以为不会再犯。

长大后成为设计师,海报颜色出现偏差,等到发现时早已大规模印刷张贴。你所在的乙方公司只能向甲方道歉赔偿,整个团队都因你的不仔细,被扣除了年终奖金。

这些很低级的错误,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发生。虽然犯错成本非常低,却不断给别人的工作添堵,让他人为自己的不专业、不严谨买单。

说白了,就是自私。工作是修行,不要让犯错,失了你的德行。一位总裁助理告诉我:

每次她帮领导预订行程,哪怕对方的名字已经烂熟于心,也还是会把姓名、证件号码、往返地址等信息至少检查三遍,并将订好的票务信息发邮件给领导确认。

一位从业10年的注册会计师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入职前知道自己是个爱马虎的人,她深知由“马虎”造成的严重性,因此给客户转账前会将银行卡账号,正序对一次,倒序对一次。每次做财务报表,也会事无巨细检查,避免因小失大。

从心底里喜欢这类人。

他们之所以严于律己,恰恰是抱着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因此内心始终有一杆秤,不想因自己的错误,耽误别人的工作进度。

身在职场,犯错是常事,不犯错是本事。

和他们相处,你会很有安全感。

每一个小错,都有可能会酿成大祸。

司机停车后忘了拉手刹,结果发生了溜车,导致其他车辆被撞;楼上住户随手将花盆放在窗台,不慎被风吹落砸伤行人;游乐园项目的安全带没扎紧,游客险些被甩了出去......

小错只是一个动作,却会威胁生命,甚至导致丧命。

此前,宜家因夺命抽屉柜压死两岁男童事件,最终赔偿给死者家人3.2亿元人民币。

起因是抽屉柜存在设计缺陷,年幼无知的儿童一旦攀爬,就有可能倾斜压倒在孩子身上,造成窒息死亡。

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可以的。

如果在设计之初增加测试环节,从各个角度评估产品风险。如果每个柜子都用几颗螺丝钉固定在墙上,就会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隐患。

可恰恰就是少了那几枚螺丝钉,这种心存侥幸的低级错误才造成天价赔偿的后果,而孩子的生命更是无法挽回。

越是关乎性命的工作,就越要小心、细心、当心。

哪怕是一个名字。

朱丹叫错了名字,看似没造成太严重的不良影响。

那换成其他行业呢?

有人问:为什么护士在输液时,每次都会确认患者姓名和年龄?

虽然护士和患者朝夕相处,但这个环节依旧要严格执行。因为每天要面对不同病人,每个病人使用的药物复杂多样。

病人一旦用错药,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护士在给病人打吊瓶时,都严格遵守一个原则:三查八对。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位护士说:尤其是老年病房的病人。他们上了年纪,反应和记性都不大好。所以输液前并不会单纯问“你是不是叫×××”,因为哪怕名字叫错了,患者也可能答应说“是”。

所以护士会问病人,叫什么名字。

在护士眼中,“人名”关乎“人命”。

不查不问的话,病人可能会因错而死。而用一两秒的时间仔细检查,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医院里,细节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因一时大意而犯错,就是在给别人的一生挖坑埋雷。

不犯错,不仅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图/CC0

经常犯错,往往是太高估自己。

朱丹第一次犯错,观众不是没有给她机会,大部分人其实是选择了体谅和鼓励。毕竟看过她主持的很多节目,尤其是《我爱记歌词》,对她的工作能力终究是有信心的。

可接二连三地失误,就没那么容易被原谅了。

再优秀卓越的主持人,也要事无巨细地做好功课。

什么叫功课?

主持之前对采访人物和节目流程烂熟于心,甚至要对突发状况有个基本预判。

为了抵抗记忆力的不可控性,真正专业的人只会谨小慎微,通过不断练习的方式避免失误。

这让我想起了*。

由于新闻的时效性,主持人们经常是在《新闻联播》开播前半个小时,才能看到当天新闻的完整稿件。

为了避免犯错,他只能分秒必争。

晚上6:20,浏览即将直播的新闻,通读一遍熟悉稿件。

6:30和搭档进入直播间,稍作练习和排练。

开播5分钟前,进行最后的内容确认,避免一丝疏漏。

试想一下:如果朱丹在主持前5分钟,自我演练一次嘉宾姓名,是否会扭转今日大家对她的印象?

我想她心中应该会有答案。

人和人真正的差距,其实并非体现在天赋上,而是体现在态度上。

有的人愿意用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将嘉宾信息倒背如流,争取十全十美,避免出错。

而有的人,则在一次次道歉后,屡犯屡错,屡错屡犯。

那些你看起来的胆大心细,都是一次次谨小慎微日积月累而来的。

而那些日积月累的小错,终究会让犯错者自食恶果。

不要让“朱丹面前,人人平等”的风气肆虐。

更别用自己的失误,去亵渎别人的专业。

犯错是常事,不犯错是本事。

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年第3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更多推荐阅读▽

43岁天价月嫂笔记曝光:不要拿你的业余,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