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片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2203.html曾经有研究表明:人类的手上布满了百万个神经纤维,任何动物都无法与之相比。手部与大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脑通过控制手指来完成精细的动作,大约30%的大脑皮质控制着我们的手指动作,而手指上则布满了连接大脑的神经。
0—3个月
新生婴儿有很明显的抓握反射,只要大人的手指碰到婴儿的小手,他们学习就会发现,手指马上被抓得很紧。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轻抚,轻揉宝宝的小手,让宝宝能感受到社会外界的质感和力量,这是新生儿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满月后的新生婴儿手臂有力,常常用小手抓自己,许多父母担心孩子抓自己,给孩子穿长袖甚至手套,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锻炼学习方法: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给宝宝准备一些鲜艳的颜色,各种摸抓玩具,毛绒娃娃,硬塑料和软塑料制作的铃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鼓励宝宝小手动起来。
4—6个月
此时的宝宝经过几个月的发育,手指的功能开始“苏醒”,会用双手握住而到了“口欲期”的宝宝也会把握住的东西放进嘴里。
锻炼学习方法:家长们可以为宝宝选购一些悬挂的玩具,或者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一次摆放着,让宝宝自己去抓。
7—9个月
锻炼学习方法:这个期间家长要注意自己孩子周围生活环境的安全,给桌椅等安装护角,抽屉屋门等安装一个安全锁。所以对于孩子学习成长发育的每一步,其实都和手这个“第二个大脑”息息相关。
10—12月
锻炼学习方法:在这个阶段,宝宝基本上可以理解大人的指示,父母可以让宝宝做一些家务,比如把东西放进去,帮忙扔垃圾等,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研究发现:0-6岁是宝宝脑力开发的黄金期
根据“才能递减法则”,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具备多方面的潜能,但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训练、巩固、提高……这种潜能则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到6岁后逐渐衰退至消失。
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逻辑狗和下棋都是不错的选择。市面上有许多教育玩具都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玩。
那面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既满足好奇心,又能真正解决孩子的疑问,让孩子学到知识呢?
很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自己跟着绘本去学,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选对绘本是一方面,家长如何去读也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感知探索式学习,如果把书本中的知识关联到能够感知的具体生活中,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
比如说讲到动物的保护色时,用彩纸叠一些不同颜色的小动物拿到草丛中、花朵上、泥土里感受视觉效果的不同;
讲到消化系统时,跟孩子一起做一个消化系统模型……
在讲绘本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启发式思考。也就是说爸爸妈妈不要把书中的知识点平铺直叙地读出来(这样就算大人听,也很容易犯困啊),而要把它转化成一个个有思考空间的小问题。
比如恐龙宝宝在蛋里面是什么样的?
甲龙尾巴上的大锤子是干什么用的?
加油站的汽油储藏在哪里?
斑马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
……
带着问题来读,孩子会更专注,也更愿意思考。
在绘本的选择方面,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其趣味性和新奇性。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书中涵盖的知识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建立起孩子对科普读物的兴趣。
《手电筒看里面科普透视绘本》就是一套非常新奇,能够一下子抓住孩子吸引力的书。书页用了特殊设计,用手电筒一照,隐藏的画面立刻像X光片一般显现出来。
这套书共10册,涵盖10大趣味主题,超过个学前基础知识,知识点特别有趣。
书中的知识点都是以提问的方式出现,再用手电筒寻找答案,孩子会很乐于玩这个游戏。
比如《动物伪装术》中,是谁想吃那只苍蝇?
《身体》中,孩子的身体里有什么坚硬的东西在不断地生长?
这套书非常有名,一经出版就爆卖多万,获得大量好评,黄磊的女儿多妹也对它爱不释手。
这套书在美亚上卖得很贵,平均单本16美元,换算成人民币,1本就要元。
但是不用担心,今天小店特惠活动,全套10册绘本活动价仅需.9元,平均一本才14.9元!
14块钱吃不到一份午餐,却可以让你的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生活、大自然的神奇。
也是很棒的晚安书,能带给孩子美妙的视觉体验。
我们提倡科普读物宜早不宜晚,如果学龄前读太多虚构类而忽视科普,等到小学再引入时,难度会大于学龄前,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排斥科普读物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家有学龄前的孩子,一定要试试这套神奇的科普绘本,它会为你的孩子打开一扇神奇有趣的科学之门。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