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以前农村的孩子容易得蛔虫病,这种病挺恶心人的。
蛔虫会随着小孩的粪便拉出来,拉出来的蛔虫有些还能动是活的,想想自己肚子里有活着的虫子,就让人恶心。
肚子里有蛔虫,在90年代中期前的农村很常见,那时候得了蛔虫病,家长会给小孩吃一种吃宝塔糖的打虫药(后来是吃肠虫清)。
如今的农村小孩子很少得这种病,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个人卫生的重视,以及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原因如下。
过去农村小孩卫生意识差
经常看有网友在声讨一些父母生而不养的行为,认为他们不配为人父母,其实在以前的农村,很多父母的行为,就如同“生而不养”。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人,根据我小时候所看到的,村里很多小孩子只要会走路了,父母都会把小孩扔在家里,自己外出干农活,或者让年龄大的长子长姐们带。
父母平常没有多少时间与精力会放在孩子身上,哪怕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也不会帮孩子辅导功课,教育全部是交给学校的老师。
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打就是骂,他们不单是自己打,还要求老师也不要手软,孩子不听话打就是了。
如此粗暴地散养小孩,也让当时很多孩子对个人卫生防范意识不高,以前农村小孩子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卫生的行为。
01、吃东西前不洗手
过去农村小孩都比较野,有一空就在村里到处乱跑,也会去野外玩泥巴,看到野果就直接摘下来吃,不管自己手有多脏,指甲缝里有没有泥巴。
这种行为也体现在吃饭上面,小孩子从外面回家吃饭,不是先把手洗干净,而是直接端起碗筷。
02、生吃未洗净的瓜果
过去农村生活不富裕,想吃水果指望家长去买很不现实,只能自己去山上找野果,或者去邻居家偷摘。
那时候的小孩也没有说在吃水果前,要先把水果清干净就吃,而是直接就啃,同样看到地里长的黄瓜、西红柿等等,都是直接摘下来吃。
虽然说,过去农村人种的果蔬以及野外生长的水果,不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只是这种行为,也是很不卫生的,一些瓜果表皮上很脏,不洗干净,容易吃坏肚子。
03、喝生水
如今小孩子上学,家长都会给孩子准备一个保温杯,里面装的是开水,在学校里水喝完了,学校也有开水供应。
而在我读小学的年代,家长不可能给孩子买个保温杯让他带去学校,学校虽然也会有开水,不过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办公室,极少有学生口渴时,会去办公室讨一杯热水喝。
那时候的小孩子,渴了怎么办?有零花钱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数人只能喝生水了。
在家嫌开水太烫,急着出去玩,用勺子把大水缸里的水勺出来,直接就喝,在学校,上完体育课,打开水龙头,讲究的人双手捧起水来喝,不讲究的直接把嘴伸到水龙头下面喝。
过去农村生活环境卫生很差
冲水式厕所没有在农村出现之前,当时农村的厕所都是露天的旱厕,这种厕所很脏,特别是夏天蚊蝇多的时候,旱厕里会有很多苍蝇。
旱厕里面的粪便,农民们都是直接拿到地里浇菜。
另外,当时的小孩子在野外玩的时候,普遍有随地大小便的习惯,便后也是抓一些草或者石块擦拭。而野外的一些昆虫会把粪便中的蛔虫卵,带到食物表面进行二次传播。
除此之外,以前农村很多小学的厕所,也没有洗手池,学生们去上完厕所,就算是想洗手都不知道去哪里洗。
比如我以前就读的小学,我们学校的厕所是在校外,同学们要走出校门才能上厕所,厕所外面也没有洗手池,等我到了初中,学校厕所外面才配有洗手池。
蛔虫病为何变少了
㈠、如今的农村小孩子得蛔虫病不像以前那么多,主要是现今农村小孩也是精心细养,家长们也从小会给小孩子灌输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像是每次回家要洗手,指甲要经常修剪、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等等。个人卫生良好了,自然也就减少了得蛔虫病的可能性。
㈡、以前的传统旱厕,容易滋生细菌,粪便不经过发酵、腐熟就使用,也容易给蛔虫卵,二次传播的机会。
但现今很多农村的厕所,都会建有化粪池,也很少有农民会使用粪水浇菜,如此一来传染链就中断了。
㈢、以前农村人种自己家的果蔬,大多数是使用农家肥,舍不得花钱去买化肥与农药。
但随着农村收入的提高,为了保证果蔬正常生长,如今就算是农村人自己种的果蔬,也会使用化肥加农药。
各种化学物质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也间接将蛔虫卵消灭掉了。
综述:
过去农村小孩子容易得蛔虫病,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农村环境及个人卫生意识不强造成的。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有不少地方,都会有村民倒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堆常年没有人清理,只有等堆成小山状,有人才会放一把火将其烧掉。
这些垃圾以及旱厕的粪便都会吸引苍蝇等昆虫,进行细菌的传播,这其中就包括了蛔虫的传播。
而如今农村生活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生活垃圾有定点投放的地方,每天也有清洁工前来收取,打扫村道,再加上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得蛔虫的人自然就减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