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作战之人本来便是冒着豁出性命的风险,将士此是此生战士沙场、马革裹尸,乃是至高的荣耀,但最为害怕的便是,此生尚且没有报效国家,便被一些天灾人祸夺走了性命。但若是在天灾面前都可以保留生机,以后必有大机遇。
如少将王扶之,若是没有经历过王扶之这等人生的人,必然会对苍蝇恨之入骨。人类对苍蝇是敬而远之,甚至我国在建国之后也是将苍蝇列为四害之一进行消灭。苍蝇危害不仅在于玷污食物之上,而且还容易传播疾病。但是老人却将苍蝇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生厚待。
01
国家有难,哪怕是小小少年也要过早探头为国家争取生机,王扶之便是这样的人。王扶之这样的名字倒是与先前的书法家王献之和王羲之相似,但是相比于书法二圣用笔墨安天下来说,王扶之是马背上定乾坤。
那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但是为了民族有希望,也并非是所有的人都急需要入伍。但尽管军队明文规定了条件,可入伍之人还是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年龄上根本不符合规定,最终被劝退,而在当时王扶之便卡在了年龄门槛上。
但是在当时的小小少年来说,年龄的门槛并不能够阻挡他参军的希冀,王扶之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谎报,将自己12岁的年纪改成了17岁,这样才得以参加红军进行革命战斗。放在如今,12岁正是少年刚过懵懂无知年纪之时,但当时的王扶之已经有了如此高的思想觉悟,从这便可以看出英雄出少年。而12岁的王扶之也是一生坚持自己原先的梦想,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血放在了革命事业之上,用自己这辈子仅有一次的青春来捍卫祖国的疆土。
正是王扶之在革命事业上有如此的热情,才能让他在无数次的作战之中有着不菲的功绩。在革命事业结束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王扶之并没有选择留下一段时间休养,转头在27岁的时候出任副师长,进入朝鲜参加作战。
02
王扶之参加朝鲜战争的过程之中,一直是听从上级的命令,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年的时候,王扶之坚守的岗位是临津江以东之地,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既然我方知晓这一块地方的重要性,敌方也不会例外。为了夺取这一块宝地,王扶之经常会面临敌方使用重磅炸弹的轰炸。敌方所使用的炸弹早已经不是二战之时的规模,经过改良的炸弹威力较大,不仅仅是黄土会被炸出一个大坑,岩石也无法抵挡这种威力被炸得粉碎。
但即便是这样,王扶之也是与敌方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但是敌方的炸弹却是来自凶猛,一颗接着一颗,导致山洞塌陷,而当时王扶之正在与将士们在山洞中讨论战术,不幸被埋。当时被埋的一共有七个人,四个人均不幸遇难。当时虽然王扶之因为爆炸出现了严重的耳鸣,但是正是爆炸的气流将他推到了外面的位置,而也与其他两人一起幸存。
但是爆炸所带来的威力不容小觑,这三人虽然保留了性命,但是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再加上山洞之中缺水少粮,只能是撑得了一时,等着救援人员的到来。但是这一个山洞极为隐秘,消息是不容易传递出去的,也给救援人员增加了难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人以为自己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救援人员的声音,而此时距离山洞塌陷的时间已经过去了38个小时。
03
其实38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山洞塌陷所给人带来的伤害,经过30个小时的救援,其实救援人员已经认为他们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就是这个时候山洞口飞来了两只苍蝇,而恰恰是这一个讯息,救援人员才得以知晓山洞中是有着微薄的空气,足够人们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
而最终死里逃生的王扶之听完这一消息之后,当场决定自己再也会伤害苍蝇的性命,将他们视为救命恩人供养。而恰恰是这一次的死里逃生,让王扶之更加注重生命,更加懂得为国效力。
如今的王扶之已经是功成身退,已经高龄98岁,是众多开国将领中仅剩的六位之一。王扶之一生情系祖国,晚年得以安享,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国宝,需要历代后人敬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