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徽因的成就和人生,与她学生时代的经历有 [复制链接]

1#

年轻的时候,最好的投资,便是学习。

越是有钱的人,越重视教育。民国女神林徽因,之所以能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离不开她本身的优秀,离不开她自身的事业,离不开她一生的独立自主。

一、年少游学,种下种子

可能对于年少的林徽因,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百年后的今天,竟然会引起大家这么大的争议。

有人说她水性杨花,有人说她作业都是靠抄袭,有人说她厉害,有人说她无所不能。有的人恨不能将她踩在脚底下,也有人将她奉为神明。

一个女子,到底拥有怎么样的魅力,才能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人沉醉于她的世界。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从小跟着祖父一起生活。她的祖父名叫林孝恂,进士出身,却拥有开明的思想和眼界。后来的林徽因,16岁那年跟着父亲游学欧洲,见到了更旷阔的世界,也拥有了全新的世界观。

早期的中国,甚至连建筑学这门学科都没有。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外国人却说:“研究东方建筑学,只能去日本。”

这个局面的改变,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努力,但早年的欧洲留学,也给他们未来从事建筑学奠定了基础。

年少时,你见过多大的世界,未来,你才能走到多远。

若是林徽因没有跟随父亲出去游学,而是留在那个爱抱怨爱唠叨的母亲身边,很难想象她会说出“中国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这样的豪言壮语。

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至关重要

林徽因早年跟着父亲在欧洲游学,回国后,父亲在北京任职,她便跟着在北京就读一个中西融合的学校。

在女子接受教育都很稀罕的年代,林徽因除了接受当时的传统教育,还学习过卫生、生理,学习过中餐西餐,甚至还学习了西方的持家理财的课程。可以说,正是这些新颖的课程,打开了林徽因的好奇心,打开了她对世界的好奇,也打开了她探索未知世界的路。

后来林长民策划五四运动,为了女儿的安全,将她送去国外。在国外,林徽因同样对一切都好奇,并且对西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的林徽因,跟着梁思成一起去欧洲学建筑,或许也是这个时候埋下的种子。

虽然那所学校不允许女孩子读建筑,可因为梁思成的呵护和关爱,林徽因在艺术方面又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两个顺利毕业,并且成为国内建筑学的开门缔造者。

林徽因的后半生,跟着梁思成为了建筑事业付出,前半生则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

她很少陷入家长里短,很少自怨自艾,或许也因为早年一直待在学校的缘故。

她的绯闻被人们消费,被无数人津津乐道,可真正去看林徽因的生平,她其实并没有将生活的重心全部压在爱情上,她的世界很大,爱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她有很多好友,有很多丰富的业余生活,国难当头,她也愿意接受苦难,跟着梁思成风餐露宿,住满是苍蝇的房子。

对于女孩而言,倘若爱情不再是你生命中的全部,你反而能够拥抱美好的爱情。

三、女孩子,真的不能太廉价

细算下来,林徽因在教育上花费的钱绝对不在少数,甚至于很多年以后,她已经结婚生子,还会和丈夫一起将全部积蓄拿起来,组建营造学社。

相比之下,陆小曼早年成名,同样养尊处优,却早早迈入婚姻,放弃了学习,沉迷于灯红酒绿,沉迷于声色犬马,最终将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团糟。

礼物、奢侈品乃至昂贵的衣服,其实都只是金钱,可当你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融入你的骨髓之中,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而这些东西,是单单靠金钱买不到的。

林徽因是理性的,她很少冲动,或许是多年的读书,让她养成了分析利弊的理性思维。和陆小曼的浪漫不同,她不愿意背叛世界去追求一个精神上的享受,比起爱情,或许她更愿意和梁思成一起,两个人携手打拼一番事业,如建筑学,如《中国建筑史》。

两个人携手一起,看着落寞的人间。

这样的感情,比礼物、车子、房子之类的物质,更加昂贵,也更加令人羡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