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的季节,气温忽高忽低,儿童的机体免疫力较低,易感性高,极易感染疾病。专家根据记录数据,儿科门诊每天要接待-例需要就诊的儿童,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门诊室里都处于饱和状态。
最常见的儿科病就是“脾胃不和”。有的孩子是天生就消化功能不好,另外的孩子属于后天饮食等各方面引起的脾胃功能较弱;“脾胃是人体的根本,当孩子的脾胃受损,自然抵御不住疾病的入侵。
脾胃不好的孩子长不高,爱生病,你家娃是哪种症状?
1、胃口差,挑食,易积食。
2、肌肉软软的,面色蜡黄。
3、头发枯黄、质软、稀疏。
4、鼻梁有青筋,不喜欢喝水。
5、大便前干后稀、或时干时稀。
6、瘦弱或虚胖,体型、身高落后。
7、体质差、易感冒,活动后出汗多。
8、舌质淡或白、舌苔薄白,口气臭。
春夏交替之时,都有哪些常见病会“找上门”?
1、脾胃疾病
春夏之交,脾胃疾病是高发病。除了和苍蝇繁殖活动有关,还和气温上升分不开,因为天气渐暖,许多细菌、病毒就会迅速传播;另外,天热时,孩子们也更喜欢吃一些生冷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当脾胃功能受损时,还会阻碍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孩子的消化能力、食欲也会随之下降,容易挑食、积食、降低免疫力,生长发育迟缓,变得容易生病。
2、呼吸道疾病
春、夏季节变幻,气温多变,脾胃运化弱,儿童抵抗力差,病菌入侵也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比如麻疹,发热、咳嗽等。
一是由于孩子生性贪玩,造成劳累过度且作息不规律、喝水少,最终导致免疫力降低;加之经常出入公共场合,且卫生防护意识薄弱。而造成病毒的感染引起的。
3、腹泻
再者,天热之时,饮食卫生也更为重要,儿科专家提醒各位家长,预防原则是谨防“病从口入”。
比如,许多食物很容易变质。尤其是水果,看似只烂了一小块,实质上已经不新鲜了;还有菜,吃不完就把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里,存放时间久了,就会变质。儿童的脾胃功能娇嫩,如果不注意卫生就会引起腹泻。
春夏交替季,3种常见病容易“盯上”孩子!儿科专家:给你3条预防妙招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空气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开窗让阳光进到屋子里,能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
定期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调节室内的温度,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阳光直射室内,照在孩子身上,有利于骨骼生长,同时调节心情,使孩子开心愉悦。
2、及时调理脾胃功能
平时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食材,帮助孩子顺应节气、增强体质。
例如:山楂,味道酸甜,可以起到促进消化、消除积食的作用,其中含有的淀粉酶可以保护脾胃;
山药味道平和,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能量;鸡内金和炒麦芽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消除积食、促进消化,促进孩子食欲大增;
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讲上述几种食材与蜂蜜混合一起,放到锅里熬煮15小时,制成山楂膏,每天饭前给孩子舀2勺泡水喝,酸酸甜甜,孩子容易吸收,可以缓解因积食造成的脾胃负担,增强孩子身体免疫力,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因脾胃不适造成的腹胀、拉肚子等情况,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营养素,帮助强健孩子脾胃、抵挡气温波动。
3、多喝水
多喝温水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减少鼻腔黏液的分泌,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儿科专家提醒:让孩子保持快乐的情绪最重要。尤其是在生病期间,让孩子保持愉快,对孩子恢复健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