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洲猪瘟流行感染量与预防方法饲料工厂 [复制链接]

1#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粒子的直径为-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易被脂溶剂破坏,如肥皂)。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较新的病毒,其历史只有-年(一说年),期间非洲猪瘟病毒一直存在于非洲的自然界中,由非洲野猪和软蜱携带。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非洲野猪不表现症状。直到年,病毒从非洲野猪和软蜱中传入到殖民者引进的肯尼亚的家猪中,引起家猪非洲猪瘟的爆发。自此后,相继传播至葡萄牙()、西班牙();年又传播到古巴等拉美国家;年从西班牙扩散至意大利和马耳他岛,同年又在巴西和多美尼加共和国发生;年从非洲传至欧亚交界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年至乌克兰;年,距离满洲里仅公里远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发生数起非洲猪瘟疫情;年我国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区发现国内首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该病域外现主要在非洲、中东欧和高加索地区流行。

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如欧洲大陆),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如从非洲到葡萄牙和拉美),四是野猪迁徙(如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东西欧)。

年11月23日,中国农村农业部发布的消息称在中国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占全部疫情约19%;二是餐厨剩余物喂猪,占全部疫情约34%;三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这是当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方式,占全部疫情约46%。可以预见,随着疫情和防护措施的变化,第一和第三种传播方式将占更大的比例,而且野外动物(野猪、软蜱、鸟、啮齿动物、犬猫等)的重要性将大幅提高。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为该病有3种感染循环:①古老的森林患病动物循环。包括非洲软蜱和非洲野猪、疣猪、薮猪;非洲猪瘟病毒可在非洲软蜱和野猪间形成循环感染,而家猪(或放牧猪)通过和野猪等的接触或者被软蜱叮咬而感染。欧洲野猪、美洲野猪、林猪等动物也有易感性。②软蜱与家猪循环。非洲和西班牙半岛的几种软蜱,及在南美洲广泛分布的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贮藏宿主和生物传播媒介。(钝缘)软蜱完成一个生活史需要30天至1年不等,除卵和极少幼虫不吸血外,其他阶段虫体均吸血。软蜱成虫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可以存活数月至数年(15-25年)。非洲猪瘟病毒在软蜱组织内存活可长达几年(8年)。在软蜱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卵和交配等途径传播疾病。③家猪间传播循环。病死猪和亚临床症状的感染猪都是主要传染源。患慢性非洲猪瘟的带毒猪和康复猪则终生带毒,并通过排泄物(粪便、尿、口沫形成的溶胶、体液、血液等)散播病毒。受到病猪污染的材料(栏舍、垫料、土壤、器具、车辆、衣物、饲料、水、垃圾、针头、蚊蝇)及其制品(肉和组织)和产品(皮、脂肪、鬃毛等)都是污染源。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年报告,他曾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目前(至年)还未见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反刍动物、犬、猫和禽类动物的报道。但厂(场)内外的犬、猫可通过叼食污染物(如病死猪肉和骨头)和携带软蜱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鸟类(如鸽子)也可通过携带软蜱传播病毒。

钝缘软蜱作为非洲猪瘟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在我国广泛分布。虽然还缺乏确实证据表明中国分布的软蜱可传播非洲猪瘟,但从非洲、欧洲和拉美州的软蜱情况来看,将中国钝缘软蜱作为非洲猪瘟主要传播媒介和宿主并予以控制是安全选择。软蜱一般栖息于家猪犬等圈舍、建筑物裂缝、动物巢穴、洞穴、树林、灌木、草丛、悬崖边和鸟类栖息地,其嗅觉极其敏感,离宿主15米就能感知到其汗臭和CO2。软蜱不会飞和跳,它们会聚集于宿主所经过道路两侧的草丛和树叶顶端,一旦接触到宿主即可攀附于宿主身上。狗身上的钝缘软蜱俗称狗豆子,吸血后可有指甲盖大小。我们可通过环境杀虫(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亚甲基溴化物等喷洒)和宿主灭虫(伊维菌素)来阻断其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某些吸血昆虫即厩螫蝇,已被证明能够在吸取病毒血液后至少24小时内保留并传播非洲猪瘟病毒(Mellor等,)。有报告说苍蝇可以飞到2.3公里外的地方传播流感病毒,由此可推理苍蝇的传播距离。而在胡泊和河流等大型水域中,由于病毒迅速被稀释,无法达到感染所需要的浓度水平,因此,感染不大可能因此而发生。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比较强,一辆卡车可将雪泥里的病毒带出数百公里外,在25-37℃度环境下存活数周(37℃可存活30天),表1和表2是病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力。在适宜的、蛋白质丰富的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在较宽的温度和PH范围内可以保持稳定,并且对自溶和各种消毒剂具有抵抗性,表3显示的是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饲料原料中30天后是否存活。

表1非洲猪瘟病毒在肉及肉制品的适应力

材料/产品

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时间

肉及碎肉(带骨或不带骨)

咸肉(带骨或不带骨)

熟肉(70℃至少30分钟,蒸煮或烹饪)

0天

罐头肉

0天

干肉

熏制的去骨肉

30天

冻结肉

冷冻肉

内脏

皮肤/脂肪(即使干燥)

来源:JoseMSanchez-Vizcaino,《非洲猪瘟的科学观点》,欧洲食品安全署杂志,8(3):

表2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力

环境

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时间

来源

温度50℃

3小时

USDA,

温度56℃

70分钟

Mebusetal.inForeignAnimalDiseases

温度60℃

20分钟

Mebusetal.inForeignAnimalDiseases

PH<3.9或PH>11.5(无血清培养基)

Minutes

Mebusetal.inForeignAnimalDiseases

PH13.4(无血清培养基中)

21小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