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谊和
早上,教室中无其他人,只有我自己。
早晨的空气,算得上清新的。然而,夏日几天来的连绵雨,却也给人以胸闷的感觉。渐渐黎明,只围着我的雾气消散了。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窸窣”的响声,环视四周在教室砖铺地面的缝隙孔边有一活动的小动物,声音是它发出来的。我急忙过去,蹲下去看,原来是一只刚出壳的蝉。它六肢朝天、蜷缩着,翅乱扑哧,看来是刚脱出来,原壳在旁。是什么机会把它带到这里呢?我知道蝉是在树上脱壳的,六个爪紧紧抓住树的缝隙,然后从脊背上开了一个小门,这就是获得新生的道路,那是较能做到的。在这砖铺的地面上,没有自然的辅助,四处是不易固定自身的,能同在大树上一样脱壳,是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了。
我急忙拾起放在手心,它一刻没停止,连缓息的时间都没有,向着高处手心的位置进发了。我竖起手指,它竟爬向指尖。我又让指尖向下,它竟又倒回来向上爬。我反复几次,是这样,都是这样。我急忙跑出教室,放在大树上,它立刻向上爬去,我把它倒过来,它还是转过方向,永远向上,它认准了方向。噢!我懂了,我清楚了,它认准自己的道路永远是向上的!
我目送它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着,我为它的意志所感动。它登上了高于它近百倍的高处停下了。是累了休息吗?不,我看清了,那儿比周围亮得多,是太阳的光——它找到了阳光。
早饭后我坐在教室,忽然听到一声蝉的歌唱,是它吗?
蛛之战
很荣幸有眼福,观赏了一次特殊的战斗,那是昨天夜里的零点。
学校里老师的宿舍有点“牛棚”味,但听老教师们说同其学校相比这是高级的。所以,自己能住到这“高级”的屋里,也就知足吧!
屋子即使多打扫几遍,装饰的干净一点,但还是免不了有结网的可能,特别是过了一个暑假,因而网结得也就更大了。原来在高处的,现来到了低处,一不小心你的脑袋也会“触网”的。
晚上休息了,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需下床查资料。打开灯时,奇观出现了——一只苍蝇可能因为开灯被打扰了,仓促的起飞不慎碰到靠墙角的蛛网上。虽然是立即振翅挣扎,可网的粘性太大了,只是嗡嗡作响,就是摆脱不了困境。
静静的、伸成长长一段细棒的蜘蛛被这声音,不、应是网的晃动“打扰”了,立即火速出兵,冲向了猎物。比苍蝇还要小的蜘蛛可真不畏惧,施展了特有的本能交战了。四对附肢各有“功夫”,最前面的一对紧紧攀住网丝,中间的二对招架着挣扎的苍蝇,后面的一对特别迅速地将尾部引出的丝线,缠绕苍蝇的身上。动作很娴熟、非常流利,很快就把苍蝇缠成了一个小球,犹如冬眠的“蚕宝宝”了。此时的蜘蛛真的感到“累”了,也许是这样,围着猎物兜了几个大圈,擦了擦“汗”,才又开始照顾它的战利品了。利用一对后肢巧妙地把苍蝇传到头的前端,再用一对前肢向上一挑,顶在了头部。沿着回去的路线,在晃动的网上顺利地向前爬去。
面对这特殊的战斗,我也惊叹,是不是专门“演示”给我这个教生物的老师看的?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