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二十六岁的翩翩公子朱棣生了一场大病,得的是“瘕病”,经过多名医官的轮番诊治、服过多方药水后,仍毫无起色,就连燕王府的第一医官——韩彝亲自出诊都没有起色。
这场大病后,原本生龙活虎的朱棣变得骨瘦如柴、腹胀如斗,身体的情况不容乐观。
尝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的朱元璋对朱棣的病情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有人向他推荐时年六十多岁的名医戴思恭。
朱元璋当即下旨让戴思恭前往北平为朱棣诊病。
戴思恭是大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前前后后为朱元璋、晋王、燕王等人治病,也为很多老百姓出诊,因为药到病除,被称为神医再世。
在马不停蹄的情况下,戴思恭终于赶到北平为燕王治病,戴思恭先问了韩彝等人平时所开的药方,又对朱棣来了一轮望闻问切。
在仔细检查朱棣的身体之后,戴思恭问:“您平日里有什么饮食上的嗜好吗?”朱棣说:“生芹。”
戴思恭一听,豁然开朗,于是自信地下了一剂药,朱棣吃下去以后内急难耐,到厕所排下了很多“细蝗”,顿时,朱棣觉得神清气爽,很快就病愈了。
一个英雄,必定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恩。朱棣和朱元璋一样,素以皇恩刻薄著称,在他称帝之后,对旧臣多为猜疑和严格,但是唯独对戴思恭,朱棣一直心存感恩,一直尊敬他。
其实皇帝们怎么会不知道有些病医生可以治好,一些病就算是华佗转世也无用,但是他们还是会惩罚医生,因为这只是他们宣泄情绪的一个方式罢了。
可话说回来,朱棣的身体到底是有什么毛病呢?
他得的正是“瘕病”。瘕病指的是一种腹部肿块,随着古人的知识积累,医师认识到这种病多数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尤其是消化道寄生虫。
朱棣养尊处优、锦衣玉食,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原因就在于朱棣特别爱吃“生芹”。
芹菜的味道特别清香,可以增加食欲,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清晨起床后喝一杯芹菜汁,是多么地惬意。
而且芹菜可以消炎、消热、利尿、补铁补钙等等,朱棣一定是知道芹菜的好处才会多吃的。
但是按今天医生的建议来说,一般是不建议生吃芹菜的,因为任何不干净的果蔬都可能会带来麻烦。
虽然在很早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要用火来煮熟食物,但是有一些地方也会有人爱生吃。生吃就会容易有寄生虫。
寄生虫的成虫和幼虫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寄生虫也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会导致不同的病情。
寄生虫自身或者虫卵本身就存在于土壤、植物或者某些动物的身体之中,所以,饮食不洁的人,就会病从口入。
朱棣爱吃生芹,才导致这些小虫通过生芹进入朱棣的体内,在他的肚子里兴风作浪,把他的消化道破坏。
好在这些小虫再隐蔽也没有逃过戴思恭的眼睛,不然这些小虫将会改写历史。
朱棣作为皇帝,可以说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为何这样说呢?
朱棣的一生都或者疾病的折磨里,青年时代挣扎着死神的手里逃脱出来,到了老年,又饱受关节疼痛之苦,甚至不能下床活动。
他还要忍受来自敌人的明刀暗箭,一边是蒙古军的铁骑,一边是建文帝旧部的敌对势力,无不是时时刻刻都想要朱棣的性命。
无数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让本想成为一代明君的朱棣也变得冷酷残暴,在攻取南京之后,对不肯归附的大臣严加惩戒,对于建议建文帝削藩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先被砍掉双手、双腿,然后才将其杀死,而且还诛十族。可见朱棣的残暴。
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在别人的眼里,他们的皇位来路不正,他们急于用政绩来证明自己,但朱棣和李世民的命运却不一样。
在公元前年,在不为人知的榆木川,朱棣在第五次亲征的路上去世。
朱棣的身体不允许朱棣去建设他的宏伟蓝图,或许在蒙古国如血的残阳里,朱棣也有无限的遗憾吧!
当南京里的老百姓看到朱棣被匆匆从蒙古国运回城的时候,人们就猜测这位皇帝必定是和秦始皇一样死于外地。
有的人痛惜,有的人庆幸,这个永乐大帝永远地去了,一切是那么地悲情和孤独。
时间荏苒,今天再分析朱棣的身体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得出:
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果蔬要洗干净之后才吃,不要生吃肉食和瓜果。
二、要消灭苍蝇、蟑螂等,整理好环境卫生,避免寄生虫的虫卵进入到人的体内。